玩酷网

为什么巨头纷纷“抢滩”这条旧工业带?B站、美团、抖音在杨浦滨江下的什么大棋?

近日,哔哩哔哩(B站)新世代产业园,其高达150米的核心主塔楼已傲然封顶。这座总投资198亿元、灵感源于“永无乡”的全球总部,未来将成为一片占地78.5万平方米,集办公、文化、生态于一体的数字文化乐土。

不远处,是美团上海科技中心,这个总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由180米高主楼领衔的建筑群也已主体结构全面封顶,正拔地而起。

与此同时,字节跳动(抖音母公司)的上海滨江中心,也正在历史悠久的上海船厂旧址上加速建设,计划将工业遗存与现代科技总部融为一体。

视线之内,还有中国节能的上海首座、未来项目拟引进新能源、碳汇交易、互联网、云计算、循环经济、节能、环保等相关新兴产业。

还有体量巨巨巨巨大的超级合生汇……

超极合生汇鸟瞰图

一个千亿级的数字经济产业集群,

正在这里以前所未有的密度和速度成型。

这并非偶然的市场选择,而是一场由政府主导,以城市未来为赌注的“产业豪赌”。这场赌局的核心,就藏在那些看似枯燥的土地出让合同里。

B站和美团等企业,在拿地的同时,都签下了一份沉甸甸的“军令状”,比如:

B站需引入年营收总和不小于100亿的企业集群,新增就业岗位10000人。

美团需引入年营收总和不小于100亿的头部企业,同样新增就业岗位10000人。

这是一种“先锁定产出,再给予空间”的全新城市发展逻辑。

杨浦滨江,这个曾经承载上海半壁工业荣光的老工业区,正在通过这种极具魄力的顶层设计,策划一场彻底的自我革命。

她下的这盘棋的棋谱,名为“一岛两翼”,而其最终目标,远不止是打造一个城市地标。

工业锈带的价值重估

要理解杨浦为何能吸引数字巨头,必须回溯它的工业历史。

这里是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诞生了中国第一家发电厂、自来水厂、煤气厂等众多“第一”。这份辉煌的历史,在今天并非包袱,而是杨浦手中一张独特的“王牌”。

面对产业转型的阵痛,杨浦采取了“城市针灸”式的更新策略。

它选择性地保留、激活了那些最具代表性的工业遗存。曾经输送煤炭的廊道,化身为供市民漫步的空中绿丘;斑驳的制皂厂房,变身为国际化的皂梦空间;古老的纱厂仓库群,被注入了艺术与时尚的灵魂。

这种做法的深层价值在于:

1,构建独特的文化IP:

工业遗存的硬核美学,为杨浦滨江赋予了独一无二的场景感和辨识度。对于追求个性与创意的数字经济企业和人才而言,这种“在历史里创造未来”的氛围,是千篇一律的玻璃幕墙写字楼无法比拟的吸引力。

2,降低创新企业的试错成本:

通过改造,为初创企业和艺术家提供了低成本、高格调的物理空间,形成了创新的“种子层”。

3,完成公共空间的价值回归:

将生产岸线转化为生活岸线,赢得了公众的人心,为后续高强度的产业开发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通过对工业遗产的价值重估,杨浦完成了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的蜕变,这不仅是物理空间的修复,更是为后续产业植入进行了一场成功的“土壤改良”。

“两翼”齐飞

“一岛两翼”是杨浦滨江产业布局的顶层设计,

它展现了精准而宏大的产业工程学思维。

南翼,即巨头云集的“动韵桥芯”片区,被规划成一个强大的数字经济“引力场”。其成功的关键在于对产业集群效应的深刻理解。

我们可以分为三层来看——

第一层是对龙头企业的选择逻辑:

B站(青年文化社区+内容创作)、美团(本地生活服务+大数据)、抖音(短视频娱乐+电商),这三家企业的核心业务,几乎覆盖了当代城市青年的线上生活全貌。它们之间存在着天然的协同效应,能共同构建一个关于“人、内容、消费”的数字生态闭环。

第二层我们要看懂“军令状”的真实目的:

高额的营收和就业承诺,迫使这些龙头企业必须将自身生态系统中最核心、最具活力的部分导入杨浦。

这确保了落地的不仅是“总部大楼”,也是“产业发动机”。

第三层是产业的垂直整合:

围绕这些巨头,将会自然集聚起成千上万的上下游企业:MCN机构、游戏开发商、数据服务商、内容营销公司……一个垂直整合、高效协作的产业雨林正在形成。

南翼的目标,是打造一个具备强大自我造血能力和辐射能力的数字经济核心区,成为驱动杨浦未来发展的强劲引擎。

如果说南翼是杨浦当下的增长引擎,

北翼则是扮演着“战略纵深”和“未来孵化器”的角色。北翼的定位是“创新生态实验场”和“新质生产力”的承载地,其布局更具前瞻性,重点在于:

1,深化产学研融合:

杨浦拥有复旦、同济等顶尖高校。北翼将成为这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第一站”,重点布局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绿色科技等需要长期研发投入的硬核科技领域。

2,从“制造”到“智造”:

这里将延续杨浦的工业基因,但内涵已彻底改变。它聚焦于研发、设计、中试等高附加值环节,探索未来城市的智能制造新模式。

3,预留战略空间:

北翼通过大规模的土地收储,为未来10年、20年的新兴产业发展预留了宝贵的物理空间。这种“为未来留白”的智慧,体现了长远的战略眼光。

“两翼”协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发展链条:

南翼负责捕捉当下的市场和流量,形成现金流和数据沉淀;

北翼则利用这些资源,孵化明天的核心技术和产业。

复兴岛的终极一跃

在“一岛两翼”这盘大棋中,

复兴岛是最后的“点睛之笔”,是那支蓄势待发的“箭”。

长久以来,复兴岛因其稀缺性和敏感性,

被“战略留白”。

这种“留白”本身就是一种“战略耐心”——

等待一个足以匹配其战略价值的终极使命。

如今,这个使命已经清晰——建设“上海量子城市时空创新基地”

这标志着复兴岛的定位,已经超越了传统的产业园区。

它将成为城市数字孪生的大脑:

复兴岛将构建一个与真实上海1:1映射的“数字孪生城市”。南翼企业产生的海量数据,将在这里被整合、分析、推演,用于模拟城市交通、优化公共资源配置、预测突发事件,实现城市治理的“智能化”。

除了“数字孪生城市”,复兴岛还将是未来产业的集成展示平台——

北翼孵化的前沿技术,如无人驾驶、空天科技、元宇宙应用,都将在复兴岛找到第一个综合性的应用和展示场景。

在这个基础上,它将成为上海参与全球城市竞争的“样板间”,复兴岛将集成“两翼”的全部能量,探索一种全新的、数据驱动的城市形态,代表上海向世界展示未来城市的“中国方案”。

至此,“张弓搭箭”的意图完全显现:

“两翼”积蓄产业能量,是为“拉弓”;

复兴岛集成所有能量并指向未来,正是那支即将射出的“箭”。

杨浦滨江的转型,为中国乃至全球的后工业城市复兴,

提供了一个极具启发性的样本。

我们甚至可以称为“杨浦方法论”:

1,产业先行城市主义:

以清晰的产业蓝图作为城市规划的最高指引,

让空间服务于产业,而非相反。

2,契约式发展模式:

将土地资源作为政策工具,通过具备法律效力的“契约”,

将企业发展与区域目标深度绑定,实现真正的“双赢”。

3,文化遗产的资产化:

将工业历史从“包袱”转化为“资产”,

通过文化赋能,创造独特的空间价值和品牌吸引力。

4,战略耐心与机遇把握:

既有“十年磨一剑”的定力,对核心资源进行战略留白;

也有在机遇窗口期“全力一击”的魄力。

杨浦滨江近三年工程进度对比

杨浦滨江的故事,是一个关于“重生”的故事。

越是读懂杨浦滨江的发展史,越会明白,一座城市的未来,并非由其历史所限定,而是由其当下的想象力和执行力所决定。那片曾经机器轰鸣的土地,如今正以一种全新的、更强大的心跳声,回应着这个伟大的时代。

祝福杨浦滨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