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眼镜产业链公司深度分析 作者:硬科技赛道首席拆解官 上游核心器件 京东方A(000725.SZ):Micro-OLED/柔性屏龙头,2024年研发投入约132亿元,占营收比6.66%。 韦尔股份(603501.SH):旗下豪威CIS传感器,研发26.2亿元,研发强度约10.2%。 水晶光电(002273.SZ):专注AR波导、薄膜光学,研发4.08亿元,研发强度约6.5%。 中芯国际(688981.SH):AI芯片代工平台,研发投入54.5亿元,强度约9.4%。 舜宇光学(2382.HK):光学镜头及XR模组,研发29.2亿元,强度约7.6%。 TCL科技(000100.SZ):面板与XR显示布局,前三季度研发65.8亿元,强度5.3%。 中游整机/制造 歌尔股份(002241.SZ):VR/AR ODM企业,研发48.8亿元,强度约4.8%。 立讯精密(002475.SZ):XR/可穿戴代工能力突出,研发85.6亿元,强度约3.2%。 小米集团(1810.HK):已发布AI/AR眼镜探索版,2024年研发241亿元,同比增长25.9%。 下游AI生态 百度(9888.HK):文心大模型与眼镜应用结合,研发221亿元,研发强度约16.6%。 阿里巴巴(9988.HK / BABA):依托通义千问,推出Quark AI眼镜,研发78.8亿美元。 Meta(META.US):Ray-Ban Meta系列产品,2024年研发支出438.7亿美元。 国际关键伙伴 高通(QCOM.US):骁龙XR平台赋能眼镜生态,研发88.9亿美元。 Himax(HIMX.US):LCOS微显示与驱动IC,研发1.6亿美元。 🔑行业逻辑 上游:显示、光学、芯片环节技术壁垒较高,研发强度普遍在6–10%。 中游:ODM和代工环节集中度提升,小米通过IoT生态切入眼镜市场。 下游:大模型与应用生态结合,研发投入远超制造端,驱动用户体验升级。 国际合作:高通、Himax等厂商在SoC和光学显示环节提供关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