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那个年代,大家看样板戏,其中绝大多数并不是因为那些样板戏有多好,而是没有别的东西可看——说得准确点,就是文化娱乐活动已经贫乏到不能再贫乏的程度。没有电视,没有手机,传统的戏曲基本上都不让演了,大部分文学作品都不让看了。电影?普通人能看到的也就那么有限的一点,看了一遍又一遍。样板戏更是如此,就那么几部,谁不是看的都能背下台词,复制演员的动作? 为什么大家看了一遍又一遍?跟这些戏好不好、演员们演得好不好一毛钱没关系都没有。就是闲得慌,就是无聊至极,找一个乐子,罢了。 偌大一个国家,文化都玩成荒原了。还啧啧称赞。这都是什么心态?! 摸着自己的良心说,谁愿意回到那个时代? 现在的年轻人不知道,有好奇心,倒是可以理解。过来人怎么能睁着眼睛胡说八道。就是过去吧,不是也说着要百花齐放么,为什么要把那么多古今中外的名著弄成“毒草”?传统戏那么多都不能演,老电影那么多就是不让放、不让老百姓看,文学作品那么多怎么都成了禁书……?十年文革,除了几部样板戏,除了几部现在都不知道到哪儿去了的“文学作品”,普通的中国人能看什么?难道这就是文艺的“百花齐放”? 你是编这种戏的,你是演这种戏的,你是写金光大道、半夜鸡叫的,……你是吃这碗饭的,你说好,我可以理解你的心情。但—— 你们怎么还会奢望现在的中国人还会有兴趣欣赏那种早已逝去的“独家表演”? 谎言编织的美梦就是再好,那也是谎言啊。 你以为的激情四射,不过是一个遥远的记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