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8月27日报道,河南,一女子说在家都不敢开空调了,因为每月用电量接近2000度,一个月要交1000多块,开始还以为她家是个大别墅,结果只是个普通的小三居。 (信息来源:齐鲁晚报·果然视频——女子月用电近2000度,称不敢开空调) 郑州一个普通小区的电费风波,表面看是一笔算不清的糊涂账,往深了瞅,其实是一场信任危机。物业新上线的一个缴费小程序,就像一根被随意拨弄的指针,一下子让业主和物业之间那台“信任计量器”失准了。 张女士家一套不大不小的三居室,以前每个月电费也就几百块钱,就算到了七八月份,空调开得最猛的时候,账单也不上千。可最近电表读数莫名其妙冲上1900多度,一千多块的电费单,让她感觉自己这房子都“住不起”了。 为了省电,张女士甚至在大热天里都不敢痛快开空调。而这种“心慌”的情绪,正在整个小区里蔓延。另一位男业主家经常没人,日常运转的电器就一个冰箱,可每天的电费居然也要十几块钱。这笔账,怎么算都觉得不对劲。 面对业主们的普遍质疑,物业站了出来,给出了一套“标准答案”:我们小区是“直供合表用户”,电价是固定的每度0.568元,不搞阶梯计价,收钱完全是看电表走了多少。他们还表示,如果大家不相信电表,可以配合去检测。 听上去似乎有理有据,但业主们的火气却一点没消。大家最大的疑惑物业压根就没回答:为什么以前都好好的,偏偏换了个小程序后,用电量就像坐了火箭一样往上蹿?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这种各说各话的沟通,让相互之间的信任的裂痕越来越大。业主们也懒得再纠结于电表本身的问题了,他们的诉求非常直接:别再让物业代收了,我们要求直接对接到国家电网的缴费渠道。 业主们这个要求,说白了就是想绕开当前这个不透明的中间环节。恢复原本的收费机制,直接面对国家电网,本质上就是希望能换一个大家都信得过的、公开透明的“机芯”,从根子上堵住可能存在的猫腻。 问题还在发酵,需要一个公正的第三方来打破僵局。物业单纯的口头解释已经无法服众,业主们盼着监管部门能介入调查,把整个收费链条彻底捋一遍,把每一笔费用的明细都晒在阳光下。 这起电费争议提醒我们,在社区管理越来越智能化的今天,任何技术上的更新换代,都必须把透明和公信力放在第一位,不然,再方便的“小程序”,也可能变成制造邻里矛盾的“大问题”。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