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中国赞]1941年,国军团长准备投奔新四军,谁知夜里却被暗杀,被捅了3刀,却没

[中国赞]1941年,国军团长准备投奔新四军,谁知夜里却被暗杀,被捅了3刀,却没死。杀手走后,他本想起身,但又想到什么,果断装死!   (信源:百度百科——陈瑞霆)   人们常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但用这句话来形容开国少将陈锐霆,未免太轻巧了。他的人生,更像是一个充满巨大张力的矛盾体,一连串的悖论,共同雕刻出了这位百岁将军的传奇。   他的人生,更像一部充满张力的矛盾史:曾被日军炮火掀翻,却立志掌握这股力量;曾是前途光明的国民党团长,却秘密投奔新四军;曾被最信任的部下刺穿身体,却浴火重生,从“空手”到“铁锤”,缔造了华野炮兵的传奇。   陈锐霆的人生起点,可以说是没有意外的话,他应该可以安稳无忧的度过一生。因为他是一名小学老师,每月拿着28块大洋的不错薪水。如果没有意外,他本该是个教书育人的先生,安稳一生。   但时代没给他这个机会。8岁时,他曾好奇地爬上山头看日德交战,被日军炮弹的气浪掀翻,那毁天灭地的威力,在他心里埋下了种子。二十年后,“济南惨案”爆发,这颗种子破土而出。   日军的炮火炸毁了他的家,虐杀了外交官蔡公时,两万多同胞或死或伤。童年的惊叹,此刻化为了国仇家恨的切肤之痛。他毅然投笔从戎,只有一个目标:学炮兵。   他要把那种曾让他震撼的力量,掌握在自己手里。多年后,在渡江战役前夕,他指挥炮兵猛轰闯入防线的英国“紫石英号”军舰,用中国人的炮火,给了少年陈锐霆一个最响亮的回应。   在国民党阵营里,他是425团团长,前途光明。但在他心里,自己还有另一个身份,一个在1937年3月就秘密获得的身份——共产党员。这种撕裂感,在“皖南事变”后达到了顶点。   当蒋介石的命令传来,要他调转枪口去围剿浴血抗日的新四军时,陈锐霆明白,对这个阵营的忠诚,已经与救国救民的初衷彻底背离。他决定起义。   这条路并不好走,因为当时新四军的待遇和装备远不如国军,最终愿意跟他走的,只有一千多人。多数人选择了现实,而他,选择了一条忠于更高信念的荆棘路。   最危险的瞬间,往往不是来自明处的敌人。起义成功后,张爱萍将军亲自迎接他们,并提醒他要小心内部生变。可陈锐霆觉得,都是跟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肯定不会背叛自己的,但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1941年4月30日午夜,他被几个兄弟的喊叫声吵醒,以为他们有什么重要的事情。但谁知,他刚将门给打开,还没来得及说话,就被几把刺刀刺进了身体,而后,看他倒地,又补了几刀,这才罢休。   他很后悔没有听张爱萍将军的提醒,被自己最信任的人给捅了刀子。他们的动机荒诞又现实:不是为了什么政治忠诚,只是觉得根据地的生活太苦,想拿他的命去国民党那里换个好前程。   这场源于信任的背叛几乎要了他的命。但新四军领导陈毅、邓子恢等人不惜代价,甚至派人穿越封锁线去敌占区买药,硬是把他从鬼门关拉了回来。这场危机,让他更深刻地理解了人性和队伍建设的复杂。   伤愈后,陈毅提议,中央批准,陈锐霆成了新四军的炮兵司令。可这更像个空头衔,因为他手里根本没有几门像样的炮。在漫长的“有名无实”的日子里,他没有空等,而是创办了特科学校,埋头培养能驾驭未来重武器的技术人才。   他坚信,装备可以缴获,但人才是等不来的。1947年的鲁南战役,印证了他的远见。华东野战军缴获了大量美式榴弹炮和坦克,这些“硬件”正好遇上了他早已准备好的“软件”。他手下那批技术干部,让这些战利品迅速形成了恐怖的战斗力。   他组建的华野特种兵纵队,在之后的孟良崮、济南、淮海等一系列决战中,成了砸碎敌人防线的铁锤。1948年8月,他在西柏坡向中央汇报工作,毛主席的接见和鼓励,是对他从“无”到“有”创造奇迹的最高肯定。   陈锐霆的一生,就是不断将各种矛盾融于一身,并最终将其转化为前进动力的过程。他驾驭了教育与毁灭、忠诚与背叛、信任与危机、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张力,不仅成就了个人的传奇,更深刻地参与并塑造了一个国家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