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景德镇窑青釉印花古铜器纹大瓶
近日,“彩练当空——明清颜色釉瓷器菁华展”在内蒙古博物院正式对公众开放。本次展览汇集了130件明清时期的颜色釉瓷器珍品,通过系统性展陈,带领观众领略穿越时空的陶瓷艺术魅力。
在展览现场,一件件釉色纯净的瓷器在精心设计的灯光下显得格外动人。没有繁复的纹饰,没有绚丽的彩绘,单凭釉色本身,就展现出惊人的美感。“这些瓷器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的力量。”正在观展的市民李女士表示,“尤其是那种纯粹的釉色,仿佛能够洗涤心灵。”
据策展人介绍,颜色釉瓷器是中国陶瓷艺术中的重要门类,其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展览通过青釉、白釉、红釉、黄釉等不同釉色系列,系统展示了明清时期颜色釉瓷器的发展历程和艺术成就。
在青釉展区,一件清代粉青釉浮雕缠枝莲纹瓶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内蒙古博物院讲解员张瑞娟介绍:“这件作品代表了雍正时期青釉工艺的最高水平,其釉色匀净润泽,完美再现了宋代青瓷的神韵。”
白釉展区同样引人入胜。明代永乐“甜白釉”温润如玉,清代白釉工艺更趋精进。值得一提的是,福建德化窑的“象牙白”瓷器以其独特的釉色,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
展览中,一件清康熙景德镇窑豇豆红釉瓶格外引人注目。其釉色红中透粉,深浅交融,呈现出独特的艺术效果。“豇豆红是清代铜红釉中的名品,因烧制难度极大,存世量稀少,尤为珍贵。”张瑞娟介绍。
黄釉展区则展现了皇家的尊贵气度。从明代弘治时期的“娇黄”到清代雍正时期的“柠檬黄”,不仅展示了工艺的演进,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的礼制文化。
“颜色釉瓷器的美,在于它的纯粹和含蓄。”内蒙古博物院展览陈列部部长杨国华介绍,“这些瓷器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工艺水平。它们体现了中国古代工匠追求极致的精神,也展现了东方美学中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至高境界。”
许多观众表示,通过这些精美的瓷器,不仅欣赏到了古代工艺之美,更感受到了一种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大学生王雪云在参观后感慨:“这些瓷器让人体会到,真正的美不需要过多的修饰,最简单的最能打动人心。”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9月20日。其间还将举办多场专题讲座和导览活动,让观众深入了解颜色釉瓷器的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
丨校读:张婧玉
丨审核:韩舒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