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微风]尼日尔军政府把法国铀矿、中国油企、澳洲金矿一口气收归国有,不是莽撞,是算

[微风]尼日尔军政府把法国铀矿、中国油企、澳洲金矿一口气收归国有,不是莽撞,是算准了“穷国也能掀桌子”。 在非洲广袤的撒哈拉沙漠南缘,一个名叫尼日尔的西非小国正上演着一场令人瞩目的资源争夺战。2023年7月26日,这个国家经历了一场改变命运的政变,前总统巴祖姆被推翻,军政府迅速掌权。 新政权上台后立即调整了国家发展路线,高调宣布减少对西方的依赖,重新审视所有外国企业的合同,并打出了"资源必须服务尼日尔人民"的响亮口号。这个决定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 军政府上台后的第一个目标直指法国在尼日尔的铀矿利益。法国与尼日尔的铀矿渊源可以追溯到殖民时期,法国铀矿巨头欧安诺公司旗下的索迈尔公司长期掌控着尼日尔的铀矿资源。 2024年3月,尼日尔军政府宣布对这家法国企业实施国有化,几个月前欧安诺已经失去了对企业的运营权。这一举动不仅体现了尼日尔摆脱法国影响的决心,也标志着两国关系跌入冰点。法国曾在非洲建立庞大的铀矿利益网络,而尼日尔的这一决定无疑是对这一传统势力范围的直接挑战。 然而,军政府的雄心并未止步于此。2025年3月13日,西非国家尼日尔军政府领导人阿卜杜勒拉赫曼·奇亚尼签署紧急政令,将矛头对准了在尼日尔深耕多年的中国石油企业。 三名中资企业高管被驱逐出境,一家中资经营的酒店被吊销执照。被驱逐的高管分别来自中石油、西非石油管道公司和索拉兹炼油厂——这三家企业恰恰构成了尼日尔石油产业链的核心。更令人震惊的是,有传言称尼日尔要求中资企业补交高达800亿美元的税款,否则将没收价值40亿美元的资产。 这些中国企业在尼日尔已经耕耘了22年,投资超过46亿美元建设油田、炼油厂和输油管道,硬生生将一片荒漠变成了能源枢纽。 他们的贡献不容小觑——为尼日尔贡献了10%的GDP和八分之一的税收。中国企业的到来不仅带来了资金和技术,还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然而,军政府似乎并不在意这些历史贡献,而是选择了更加激进的资源控制策略。 军政府的资源国有化政策很快引发了连锁反应。在单方面终止与中国企业能源合作协议后,尼日尔全国电力供应骤降70%,工业生产陷入停滞。外国工程师撤离后,原本运转的工业设施因缺乏技术支持逐渐老化损坏,整个国家开始步入"自废武功"式的不良循环。 这种局面让人不禁思考:资源国有化究竟是福是祸?失去外国技术和资金支持的尼日尔,能否真正实现资源的自主开发和利用? 就在国际社会还在消化尼日尔对中国油企的行动时,2025年8月,军政府再次出人意料地宣布接管利普塔科金矿,这次轮到了澳大利亚企业倒霉。 尼日尔方面给出的理由是欠税、欠薪以及矿难频发。澳大利亚作为全球矿产资源大国,其矿业开采及综合利用技术在多领域都处于领先地位,尤其是在金矿勘探和开发方面具有丰富经验。 尼日尔此举无疑将进一步加剧其与西方国家的关系紧张,同时也向国际矿业公司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在这个西非小国,游戏规则已经改变。 尼日尔,这个国土大部分是荒漠、穷到人均GDP都没有统计意义的国家,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重新掌控自己的资源命脉。从法国铀矿到中国油企,再到澳大利亚金矿,军政府的一系列行动看似莽撞,实则经过精心计算。 他们深知,尽管国家贫困、债务深重,但掌握着稀缺资源的国家同样拥有谈判的筹码。这种"穷国也能掀桌子"的勇气,或许正是尼日尔在国际博弈中寻求新位置的方式。 随着资源国有化政策的推进,尼日尔的未来走向充满了不确定性。失去外国技术和资金支持后,这个西非国家能否真正实现资源的自主开发和利用?国际社会又将如何应对这一系列挑战?只有时间能够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