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国民党乱战开始,马英九出手了?8月25日,国民党立法院党团首席副书记长罗智强在一场记者会上高调宣布,他将角逐国民党主席大位,并直言首要目标是在2028年“下架赖清德”。 这番话瞬间引爆岛内政坛,尤其因为罗智强向来以“马英九子弟兵”自居,让人不禁猜测,这位前台湾地区领导人的影子是否正悄然浮现,为这场党内混战增添变数。 罗智强的政治生涯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跌宕起伏的历练。他1970年出生于中国台湾,籍贯浙江大陈,从台湾中山大学毕业后,便一头扎进政治漩涡。年轻时,他与好友赵天麟共同创立辩论协会,罗智强担任理事长,这段经历锤炼了他犀利的口才和策略思维。 后来,他参选高雄市议员却铩羽而归,但失败并未击垮他,反而让他更专注于党内事务。2013年,他勇敢揭发“王柯关说案”,推动司法公正立法,这一举动让他声名鹊起,成为国民党内不可忽视的改革派人物。 如今,他身兼“立委”和党团首席副书记长,积累的基层人脉和实战经验,为这次参选铺平了道路。罗智强常说,自己深受马英九理念熏陶,这份师徒情谊或许正是他敢于挑战主席宝座的底气所在。 马英九的政治遗产,如同一张无形的大网,悄然笼罩着罗智强的竞选蓝图。马英九在任期间,掷地有声地阐述过三大坚定立场:台湾与大陆同属一个中国,绝非国与国关系;两岸事务应由两岸人民自主处理,不容外部势力干涉;坚持“九二共识”作为和平基石。 这些观点不仅塑造了国民党的两岸路线,更衍生出十大立场,包括推动文化交流、加强经济合作等,强调两岸同根同源、血脉相连。罗智强在公开场合多次引用这些理念,声称要延续马英九的“和平发展”路线,以此凝聚党内共识。他甚至暗示,若当选,将重启两岸对话,化解当前僵局。 这种紧密的师承关系,让外界猜测马英九是否在幕后操盘,但罗智强始终避谈直接干预,只强调“精神传承”,留下了一丝耐人寻味的悬念。 国民党主席选举的舞台,正因罗智强的加入而变得波谲云诡。原定9月1日至5日的领表登记作业,突然被国民党中常会延后至9月15日至19日,选举则定于10月18日举行。这一变动被解读为党内权力博弈的缩影,可能为更多潜在候选人腾出空间。 台中市长卢秀燕,原本被现任党主席朱立伦“点名接棒”,却明确表示不会参选,这无疑让罗智强少了一个强劲对手。朱立伦的任期即将届满,党内乱象丛生,支持率低迷,罗智强抓住时机,打出“改革”和“团结”牌,呼吁党员支持他重振国民党声威。 选举延期的背后,是否暗藏派系角力?罗智强的崛起,又能否打破旧有格局?这些疑问像一团迷雾,笼罩在国民党的上空。 罗智强的参选宣言,充满了看点与挑战。他不仅喊出“2028下架赖清德”的口号,更强调要整合党内资源,对抗民进党的长期执政。作为马英九的“子弟兵”,他巧妙地借力前领导人的光环,吸引深蓝选民支持,但同时也面临质疑:他能否真正摆脱马英九的影子,走出自己的路?国民党内部派系林立,罗智强需要平衡各方利益,尤其是与朱立伦阵营的微妙关系。 他揭发关说案的经历,彰显了司法改革的决心,但这也可能得罪党内保守势力。选举的延期,或许给了他更多时间布局,但变数也随之增加——新的候选人是否会突然现身? 马英九是否会公开站台?这些伏笔,让这场“乱战”愈发扑朔迷离。罗智强站在风口浪尖,每一步都如履薄冰,而国民党的命运,正等待这场选举的揭晓。 随着选战升温,罗智强的身影愈发活跃,他穿梭于基层,倾听党员心声,试图用行动证明自己不是空谈者。马英九的立场虽未直接介入,但其影响力如影随形,仿佛一只无形的手在推动棋局。 国民党能否借此机会重生,还是陷入更深的分裂?罗智强的“子弟兵”身份,是助力还是包袱?答案或许藏在10月18日的投票箱里,但在此之前,这场乱战注定充满波折,让人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