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建议可以少在朋友圈上花心思。
从一个朋友圈三天可见的人,到把朋友圈关闭,再到反反复复隐藏和打开,最后到现在把朋友圈全部打开,且想发就发,这个过程我经历了三年。
我们现代人对朋友圈的重视程度不言而喻,营销朋友圈也是一个有着持久热度的话题。现代人忙碌且敏感,我们在意别人对我们的看法,在意自己是否得到了预期的重视。
于是在刚认识一个人时,会渴望对方通过自己的朋友圈在心中给自己树立一个近乎完美的印象;于是在自己精心凑图写文案并掐着点发一条精致的朋友圈后,会时不时打开看看有多少人给自己点赞评论;于是在有一些话不敢和特定的人说出口时,我们会宣泄于朋友圈,希望对方看到,又害怕对方看到;于是在脑子里思绪万千找不到人诉说时,把情绪一股脑儿写下来发朋友圈,过几分钟再默默删掉。
我发现我对朋友圈的重视程度是随着我内心强大程度的变化而呈现明显变化的。
从前,在我内心不够强大的时候,朋友圈成了扰乱我神经的主谋。我曾逼迫自己不再发任何朋友圈,也不再点开朋友圈看别人的动态,因为朋友圈的任何一点风吹草动,不管是否与我有关,都会牵动我的神经,让我胡思乱想。
后来,随着自我意识的慢慢增强,随着了人际交往本质的逐渐参透,随着越来越以自我体验为中心,把自己的愉悦和舒适程度放在第一位之后,我突然意识到,朋友圈,它的本质充其量就是一件衣服,只能非常粗浅地展现你的喜好和品味,影响不了你这个人本身是什么样子。
我承认朋友圈确实有营销价值,我也承认一个优质的朋友圈的确可以给一个人加分,但任何短期刻意营造甚至伪装出来的东西早晚有一天会被戳破,而他人在真正深入了解你之前是不会给你提供任何价值的。
换言之,朋友圈拓展不了你的人脉。也提升不了你的圈层,大可不必如此费力气。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选择率性地做自己呢?想分享什么就去分享,不必在意有多少人关注你。这个世界上真正会持续性关注你的人一只手都能数得过来,不必把自己想的过于重要,且真实地做自己更有利于你吸引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最重要的是,我们分享只是为了“分享”本身,而不是为了吸引他人注意。如果你的分享是后者,那说明还不够自信,心性还不够成熟,建议朋友圈上少花些心思,多去磨练心性。
所以想发什么就去发吧,发完之后把手机一丢,专注去做自己的事。做一个很酷的人真的很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