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承德市推进土壤污染防治专门立法工作

本报讯(马宏伟张金玉)《承德市土壤污染防治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已于日前经承德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以市政府议案形式提请承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这标志着承德市土壤污染治理工作迈出了关键一步。

土壤是生命之基、食物之源,健康的土壤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人居环境安全的重要物质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和《河北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分别于2019年1月1日和2022年1月1日起施行。在现有的土壤污染防治体系的框架支撑和各项防治措施的落地实施下,承德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但在具体工作落实中仍然存在有关部门职责分工不够清晰明确、联防联控机制尚未健全、土壤污染防治资金保障机制存在短板、未能充分体现承德本地特色和实际需求等一系列亟需解决的问题,需要通过地方立法加以系统规范。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土壤污染,保障公众健康,推动土壤资源永续利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承德市将制定出台《承德市土壤污染防治条例》,对于解决承德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中的实际治理难题、补齐工作短板,健全完善承德市土壤污染防治法治保障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按照立法程序,承德市司法局对市生态环境局起草的草案送审稿进行了审查修改,坚持开门立法,采取书面征求意见、召开座谈会、网上公开征求意见等形式,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经反复研究修改,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条例(草案)》。

《条例(草案)》共七章三十六条,主要内容包括:总则、规划和调查、预防和保护、风险管控和修复、保障和监督、法律责任和附则。《条例(草案)》对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坚持问题导向,有针对性地补短板、强弱项,以“预防—管控—修复—保障”为主线,覆盖规划编制、监测网络建设、重点监管单位名录管理等关键环节,并衔接农用地分类、建设用地风险管控等法律法规规定,形成闭环管理。同时,《条例(草案)》还将创新建立京津冀联防联控机制,明确联席会议、协同执法、应急响应等方面措施,为解决污染物跨界传输问题提供了可操作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