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的核磁共振仪一台就要上千万,而一旦开机就永远不能关机,一天光电费就要1500元,再加上每天操作仪器的人员成本,那得检查多少年医院才能回本? 主要信源:(澎湃新闻——涨知识|上海一医院轮椅“亲上”核磁共振仪,原理是什么?;央广网——核磁共振是什么?危害有哪些?) 核磁共振设备是医院里常见的大型医疗设备,一台3.0T的机器动不动就要上千万元,有些高端型号甚至要三千多万元。 这么贵的设备,买回来还得一直开着机,不能随便关机。 因为一旦关机,里面的超导磁体可能会退磁,冷却用的液氦也会蒸发,这些都会造成巨大损失。 为什么核磁共振设备这么贵呢? 主要是因为它的核心技术都掌握在国外几家大公司手里。 设备最核心的超导磁体需要在零下269摄氏度的极低温环境下工作,这就得用液氦来冷却。 液氦这东西不仅价格昂贵,还是不可再生资源,全球供应都很紧张。 除了超导磁体,还有射频系统、梯度磁场系统、影像处理系统等,这些高端技术研发难度大,制造工艺复杂,所以价格自然就上去了。 买设备要花大价钱,日常运行维护也要不少钱。 核磁共振设备耗电量很大,一年电费就得五十多万元。 液氦会自然挥发,每年补充液氦又要花一二十万元。 再加上进口设备的维修保养费用,一年下来维护成本可能高达百万元。 还有操作设备的医生和技师的工资,这样算下来,一台核磁共振设备一年的运营成本就要两百多万元。 虽然投入这么大,但很多医院还是愿意购买核磁共振设备。 医院靠什么赚钱呢? 主要就看设备的利用率和检查人数。 一般来说,公立医院的核磁共振检查收费在五百到一千五百元之间,平均大概八百元一次。 如果一家医院买了一套一千五百万元的设备,每天运行十二个小时,每小时检查三四个病人,一天就能检查四十人左右,一年差不多有一万二千次检查。 按每次八百元计算,年收入就有九百六十万元。 扣除各项成本,医院一年能赚七百万元左右,这样两三年就能回本了。 不过不是所有医院都能有这么好的效益。 有些中小型医院或者民营医院,病人数量不够,设备经常闲置。 如果一天只能检查十来个病人,那可能连成本都覆盖不住,更别说赚钱了。 有家三线城市的民营医院就遇到过这种情况,他们花一千二百万元买的设备,因为病人太少,最后只好把设备租给其他医院使用。 对老百姓来说,做一次核磁共振检查要花好几百甚至上千元,这对很多家庭来说是个不小的负担。 特别是有些慢性病患者需要经常做检查,这笔费用就成了长期的经济压力。 虽然医保能报销一部分,但也不是全报,剩下的还得自己掏腰包。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医院想了不少办法。 比如实行分层收费,对经济条件好的患者提供高端检查项目,收费高一些;对普通患者提供基础检查,收费低一些。 同时也在争取医保报销更多检查费用,减轻患者负担。 另外,医院还开展了一些高端检查项目,比如功能磁共振等,这些项目收费更高,也能提高医院收入。 现在人工智能技术也应用到了核磁共振领域,AI可以帮助医生更快地分析影像,提高工作效率,这样每天就能检查更多病人。 随着技术发展,未来核磁共振设备的价格可能会下降,检查费用也有望降低。 总的来说,核磁共振设备虽然价格昂贵,但对于大型医院来说,只要病人数量足够,还是能在较短时间内回本并盈利的。 重要的是要在医院收入和患者负担之间找到平衡点,让这项重要的医疗技术能更好地服务百姓。 对此您怎么看呢?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