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焦作市马村区武王街道:党建“领航”加速度 毛纱织就“共富梦”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李岩通讯员李梦

“厂房主体都快起来了,以后在家门口就能上班,再也不用跟孩子分开了!”处暑时节,在焦作市马村区郭张弓村毛纱厂建设工地上,村民老郭望着往来忙碌的施工队伍,脸上满是对未来的期待。这座承载着全村人“增收梦”的毛纱厂正加速建设,而党建引领下的基层高效能治理,正是项目快推进、人心齐聚拢的关键密码。

听民声定方向:党建锚定“急难愁盼”

“耕地少、收入低,年轻人都往外跑”,曾是郭张弓村的“心头堵”。在一次“月初干群连心会”上,村民们“想在家门口挣钱”的呼声,被村“两委”干部写在本上、记在心里。

深知“治村先治业,没有产业支撑,增收就是空谈”的村“两委”干部,立刻牵头组建调研小组,先后到浙江、秦庄村考察毛纱产业。结合本村闲置厂房多、劳动力充足的实际,村党组织最终确定:以毛纱产业为突破口,打造纺纱小镇。这一决策,既踩准了市场需求的“节拍”,更精准回应了群众期盼,让基层治理的“靶心”始终对准民生痛点。

破难题抢进度:党建激活“治理效能”

项目启动后,资金、选址、建设三大难题却接踵而至。面对难题,村党组织主动当“主心骨”责任,用高效行动破解难题。

筹钱打“组合拳”,解“无米之炊”。为破解资金难题,村党组织积极探索“产业资金配套+社会资金引入”模式,仅用两个月就凑齐建设资金,为项目开工扫清了第一道障碍。选址“巧算盘”,省成本提效益。“能省的钱要省,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为减少前期投入,村“两委”干部带着党员志愿者多次实地勘察,最终决定盘活村内闲置多年的老厂房。此举不仅节省了20%的建设成本,更让“沉睡的资源”变成了“发展的资产”,实现了“一举两得”。建设“同心干”,合力抢工期。拆除闲置厂房时,年轻党员带头组建“义务劳动队”,搬材料、拆旧墙,老年人送水、做后勤,大家用自己的方式支援项目。目前项目正在进行主体施工,预计9月底完成。从“要我干”到“我要干”,党建引领下的“全民合力”,成了项目加速推进的最强动力。

谋长远促共富:党建绘就“未来图景”

毛纱厂建成投产后将优先吸纳40余名村民就业,让“家门口就业”从期待变为现实,同时加强与周边村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抱团发展”,让毛纱产业成为街道共富的“引擎”。

如今的郭张弓村,工地上机器轰鸣,村民们干劲十足。这场由党建引领的“产业攻坚”,不仅让村庄焕发新活力,更让基层高效能治理的成果,一步步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期待。下一步,武王街道将持续以党建为“魂”,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让郭张弓村的“共富梦”加速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