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年,刘备赐死养子刘封,临死前,刘封悲愤不已,长叹一声,哭诉道:“父皇,我本以为你会顾念父子之情,没想到你竟如此狠心,我后悔没听孟达的话!”随即自刎而死。刘备听后,瞬间羞愧不已。 刘封原姓寇,荆州人氏,史书上说他可能是刘备妻族长沙刘氏的外甥。东汉末年,刘备寄寓荆州,尚未有子嗣,势力也未稳固。他看中了少年寇封的勇武,决定收为义子,改名刘封,赐姓刘氏。这事发生在建安六年左右,刘备已年过四十,急需培养可靠的将领。收义子不是单纯的亲情之举,更多是想拉拢一个能打仗的年轻人,为自己的事业添一把利刃。刘备先问了诸葛亮的意见,诸葛亮没明确表态,只建议问问关羽和张飞。关羽反对,觉得刘备有亲儿子刘禅,再收义子容易引发外人猜疑,动摇继承人之位。张飞也觉得刘封根基浅,难成大器。可刘备不听劝,执意收下刘封,给了他义子的名分。 刘封确实没让刘备失望。他年轻力壮,擅使长矛,战场上冲锋陷阵,颇有猛将风范。建安十六年,刘备入蜀夺益州,刘封随军作战,攻城略地,立下不少功劳。尤其在攻占涪城时,他率几十骑夜袭敌营,抢了粮草,震慑敌军。建安二十三年,刘备攻汉中,刘封又随军出征,接应黄忠,夜袭曹营,解了黄忠的围。次年,刘备派孟达攻上庸,刘封领军顺沔水而下,逼降上庸太守申耽,拿下三郡,升为副军将军,镇守上庸,守着蜀汉的北大门。这时候的刘封,年纪不过二十多岁,却已是刘备手下的一员悍将。 可刘封有个毛病,性子太硬,处理人际关系不行。他在上庸当主将,跟副将孟达关系很僵。孟达也是个有本事的人,但刘封仗着义子身份,处处压着孟达,甚至当众抢了他的军中鼓吹乐队。这事让孟达怀恨在心,埋下了日后叛变的种子。刘封的刚烈性格,也让他在军中树敌不少,这为他后来的悲剧铺了路。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北伐襄樊,声势浩大,围了樊城,震慑中原。可孙权背盟,吕蒙偷袭荆州,关羽腹背受敌,困守麦城,形势危急。他多次派人向上庸的刘封和孟达求援。使者带着关羽的手书,风尘仆仆赶到上庸,催促发兵。可刘封犹豫了。孟达劝他,上庸刚拿下,根基不稳,若出兵救关羽,怕敌人趁虚而入。刘封听了劝,觉得有道理,加上他跟孟达关系不好,也不完全信任对方,就没出兵。关羽最终被孙权擒杀,荆州全丢。刘备听到消息,气得拍桌子大骂刘封不救义弟。 这事成了刘封的死结。关羽的死让刘备痛心疾首,他把怒火全撒在刘封身上。诸葛亮看准时机,私下跟刘备说,刘封虽然有功,但性子太硬,留着他怕以后生乱,甚至威胁刘禅的位子。刘备本来就窝着火,听了诸葛亮的话,更加觉得刘封不能留。建安二十五年,他下令赐刘封毒酒。刘封接到命令,悲愤交加,临死前长叹一声,说自己以为刘备会念父子之情,没想到如此绝情,还后悔没听孟达的劝告,随即饮毒自尽。刘备听说刘封的遗言,愣在原地,泪流满面,后悔自己太冲动。 刘封死后,孟达怕被追究,带着部下投了曹魏,还把上庸献了出去。蜀汉丢了北疆重镇,国力大损。刘备悔得肠子都青了,可人已死,地已失,啥也挽回不了。建安二十六年,刘备称帝,号汉,带着满腔怒火讨伐孙权,想为关羽报仇。可在夷陵被陆逊一把火烧得大败,退到白帝城,次年病死,临终把国事托给诸葛亮。诸葛亮接手蜀汉,辅佐刘禅,平南中,北伐曹魏,可蜀汉国力已不如前。他鞠躬尽瘁,病死五丈原。刘禅继位后,没啥本事,蜀汉一天天衰弱,到景耀六年,魏军打进来,刘禅投降,蜀汉就这么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