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283年,文天祥被押往刑场,一刀毙命。妻子欧阳氏赶来收尸,小心替他整理衣服,谁

1283年,文天祥被押往刑场,一刀毙命。妻子欧阳氏赶来收尸,小心替他整理衣服,谁料1张纸条从夹层掉出,欧阳打开一看,顿时捂嘴痛哭。不久,她也自尽身亡了。 一张藏在衣服里的纸条,竟成了压垮一位贤妻最后的稻草。当欧阳氏展开那张沾血的纸条时,她瞬间明白了什么叫做”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这究竟是怎样的一段话,让她从痛哭到绝望,从收尸到自尽? 文天祥生于1236年,20岁时就高中状元,本来前途无量。这位”体貌丰伟,美皙如玉”的美男子状元,原本可以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但命运却让他生在了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1234年蒙古人灭亡金国后持续南侵,历经四十多年抵抗,南宋的国力已经日渐耗尽。 文天祥因为性格忠直得罪了权臣贾似道,被贬出朝外。虽然在地方上过着奢侈的生活,但一到国家危难时刻,他却毫不犹豫地散尽家财充作军费。当元军逼近临安城,朝廷发出勤王诏书时,响应者寥寥无几,文天祥却捧着诏书痛哭流涕,变卖家产招募士卒前往临安护卫京城。 朋友们都劝他别去送死,带着这些乌合之众去打蒙古兵,不是以卵击石吗?文天祥回答说:“我又何尝不知,但国家危难,眼下征召天下勤王,却无一人一骑入关者,我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 当元军逼近临安时,比文天祥早12年考中状元的左丞相留梦炎开溜了,右丞相陈宜中也脚底抹油了。整个朝廷几乎无人可用,太皇太后谢道清只得任命文天祥为右丞相兼枢密使,负责与元军谈判。 在元军大营里,文天祥面对气焰嚣张的元军统帅伯颜毫不退缩,据理力争。伯颜被激怒了,下令将这个敢当面顶撞他的南宋宰相拘押起来。文天祥被拘押的这天是1276年正月二十四日,10天后南宋朝廷在临安向元军投降。 文天祥在押解北上途中逃脱,继续组织抗元。他先后转战东南各地,一度收复了江西的多个州县,但好景不长。元朝调来40万大军解围,另派精兵5万专门追击文天祥,而文天祥整个部下只有五千人。这一仗自然是大败,手下将领多数牺牲,妻子儿女都被俘虏。 1278年冬,文天祥在广东海丰五坡岭造饭时遭到元将张弘范突然袭击而兵败,他吞下随身携带的冰片企图自杀,却未死成,仅昏迷过去后被俘。张弘范想让他写信招降其他抗元将领,文天祥断然拒绝,反而写下了那首著名的《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被押送到大都后,在狱中度过了整整四年。路上他曾绝食八日想要自杀,但没有成功。在这四年里,元朝想尽办法劝降他。先是派出各种官员,后来忽必烈亲自出马,许诺给他元朝宰相的职位。 忽必烈问他到底想要什么,文天祥回答:“愿以一死足矣,你就把我杀了就行”。这种视死如归的精神,连敌人都只能钦佩。元朝还让一班投降的南宋大臣来劝说,都遭到文天祥的严厉唾骂。最后竟然连被俘的宋朝皇帝也来劝降,文天祥选择了置之不理。 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八(1283年1月8日),忽必烈召见文天祥进行最后一次劝降。文天祥坚贞不屈,答道:“一死之外,无可为者”。忽必烈意识到这个人的意志无法改变,终于下令处死他。 次日,文天祥被押赴刑场。他向着开封和临安两个宋朝都城的方向跪拜,从容就义,终年47岁。行刑后不久,忽必烈派遣的诏使赶到想要叫停,但为时已晚。忽必烈惋惜地说:“好男子,不为吾用,杀之诚可惜也”。 这时,一个悲惨的女人出现了。她就是文天祥的妻子欧阳氏,此时已沦为元朝宫中的奴婢。得知可以为丈夫收尸,她连忙跪拜谢恩,踉跄地赶到刑场。 看到丈夫的遗体静静躺在那里,面色如生,欧阳氏跪在身旁,颤抖着为他整理衣衫。她想让丈夫走得体面些,就像当年他身为状元、身为丞相时那样威仪堂堂。 在整理衣带时,欧阳氏发现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看到这段绝笔,欧阳氏瞬间明白了丈夫拒绝归降的原因。这些年来,她曾让女儿柳娘给文天祥写信,想让他投降以便一家团聚。她也曾对文天祥的固执感到愤怒,埋怨他不为妻儿着想。但此刻读着这段话,她终于理解了丈夫的选择——读圣贤书,学的就是成仁取义。 欧阳氏顿时捂嘴痛哭,眼泪如雨点般滴落在丈夫的遗体上。她明白了什么叫做士大夫的风骨,也明白了自己应该如何选择。 欧阳氏声泪俱下地说:“我夫不负国,我安能负夫!”她将丈夫殓葬后,在坟前自尽。一代贤淑的丞相夫人,以死追随丈夫而去,用生命诠释了什么叫”夫妻同心,生死与共”。 此后不久,文天祥的孩子们也被父母的精神所感动,纷纷选择了以死明志。一个忠义之家就此画下了悲壮的句号,但他们的精神却如那张纸条上的文字一样,永远闪耀着不屈的光芒。 一张纸条揭开了一个家庭的悲剧,也诠释了什么叫做”士可杀不可辱”。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有人选择了苟且偷生,有人选择了慷慨赴死。你觉得文天祥和欧阳氏的选择值得吗?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还需要这样的精神吗?欢迎留言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