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在明政权危险了?美韩刚签下飞机大订单,韩国张东赫放出狠话! 今年6月,当李在明宣誓就任韩国总统时,整个国家都仿佛憋着一口气。 他的执政风格很快就显露出来:一种充满矛盾的实用主义,对内是毫不留情的权力洗牌,对外却是出人意料的妥协退让。 韩国政坛表面风平浪静,底下却暗流汹涌。 李在明竞选时那些打破垄断、为民请命的口号还言犹在耳,现实却迅速给了所有人一记重拳。 他上任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对前总统尹锡悦及其团队展开了一场疾风骤雨般的司法清算。 一个特别检察组火速成立,依据李在明力推的《内乱特检法》,直指尹锡悦滥用职权、策划戒严等重罪。 这场被普遍视为“政治复仇”的调查充满了火药味,特检组甚至在尝试强制带走尹锡悦时爆发了肢体冲突。 李在明那句“加倍奉还”的公开宣言,更是让支持者拍手称快,却也让反对者不寒而栗。 这种做法确实巩固了他的权力,打压了反对派,但也把韩国社会撕得更裂了。 人们开始质疑,国家权力是不是成了他个人的复仇工具。 就连他的一些支持者也开始动摇,尤其是在他处理2015年《韩日慰安妇协议》时,一边承认协议“难以接受”,一边又表示要维持,这种反复让他的支持率从最初的65%掉到了56%。 然而在国内挥舞着清算大棒的李在明,面对美国时却露出了极其软弱的一面。 那个竞选时高举“反美”大旗的人,在特朗普政府开出的堪称羞辱性的条件面前,几乎全盘接受。 美国的要求苛刻得令人咋舌:不仅要把《美韩共同防御条约》的范围扩大到整个印太,想把韩国绑上台海冲突的战车,还强令军费从GDP的2.3%暴增到5%,这相当于每年要多掏400亿美元。 更夸张的是一份3500亿美元的对美投资协议,金额几乎是韩国全年预算的八成,协议里竟然写明90%的收益归美国企业,控制权还在美国财政部手里。 美国甚至要求韩国把持有的短期美债换成长期,还得定期交“欠条保管费”。 贸易上也是如此,美国对韩国汽车加征25%关税,却要求韩国对美国汽车零关税,甚至逼迫开放农产品市场,连有疯牛病风险的30月龄以上牛肉都得放行。 为了向特朗普示好,李在明还促成了一笔购买103架波音飞机的大单。 这一系列操作,让韩国民众感觉国家尊严被踩在脚下,韩国彻底成了美国的“提款机”。 内外政策的巨大反差,让反对派抓住了机会。最大的在野党国民力量党选出了新党首张东赫,他靠着比对手多2366票的微弱优势上台,是个坚决反对弹劾尹锡悦的强硬派。 他一上台就放话:“我将全力以赴,推翻李在明政权。” 这句狠话在韩国政坛炸开了锅,它不仅是保守派的宣战,更点燃了许多民众心中的不满。 事实上,大约有四分之一的韩国人,甚至希望能把尹锡悦和李在明“一起清算掉”。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左右之争,而是民众对整个政治角斗场的绝望控诉。 当“推翻政权”都成了公开的口号,民主的根基就已经在摇晃了。 虽然李在明手握司法行政大权,短期内地位稳固,但社会的不满情绪正在快速积累。 对美妥协和国内清算这两把火,已经烧到了他自己身上。 韩国正站在一个新的十字路口,未来的局势,取决于李在明怎么走。 是继续用司法手段压制一切,还是尝试沟通和解?是继续无底线满足美国,还是挺起腰杆捍卫主权? 他的每一个选择都将决定这届政府的命运,也决定着韩国的未来。 以上信息来源于鲁中晨报 韩国民力量党新任党首:将全力以赴,推翻李在明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