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信阳市固始县:4万归乡创业者引领“劳务大县”蝶变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李鑫杨小燕通讯员何婷熊德佳

20世纪80年代,一批批固始人告别家乡,全县常年向外输出近80万劳务人员,成为全国知名的“劳务大县”。时光步入新世纪,这一趋势悄然逆转:早年在外打拼、成长为企业家的固始人,带着技术、资金与深厚乡愁,掀起声势浩大的“雁回巢”热潮。一场始于劳务输出、成于回归创业的县域经济变革,正在这片土地上生动铺展。

8月22日,信阳市固始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内,河南煜城纺织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织布机轰鸣着高速运转,丝线在机械臂牵引下交织成布;厂区外,载满成品布匹的货车依次驶出,发往全国各地经销商。这幅忙碌的生产图景,正是固始“回归经济”的鲜活缩影。

纺织产业“从无到聚”

归乡能人点燃产业集群火种

作为固始较早返乡的创业者,夏振中的故事颇具代表性。高中毕业离开家乡后,他于2006年在外地纺织行业站稳脚跟,赚到人生第一桶金。2017年,固始县将纺织产业定为县域主导产业,向在外创业的固始人发出“回家”召唤。夏振中毫不犹豫带头响应,带着52台织布机返乡,创办河南煜城纺织——这也是固始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入驻的首家纺织企业。令人意外的是,这家起步规模不大的企业,仅用数年便实现跨越式发展:年产值突破1亿元,吸纳近百名固始人在家门口就业。“厂里用工几乎全是本地人,真正实现‘一人创业、带动一片’。”信阳市固始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负责人的赞叹,道出了该企业的示范意义。

夏振中的选择并非个例。早年间,仅在江浙地区从事纺织行业的固始人就超20万,他们熟悉纺纱、织布、印染等产业链各环节,手握技术、订单与设备资源。随着家乡的召唤,这些“纺织能人”纷纷带着积累归来,让固始纺织产业从“零星起步”快速迈向“集群崛起”。截至2024年底,固始县已建成20个专业化纺织产业园,入驻企业超50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98家),织机总量达4.2万台,年产值突破220亿元。曾经的劳务输出地,如今已成为国内纺织服装产业版图上的“固始名片”。

“90后”创业者熊连生的经历同样亮眼。16岁远赴苏州打工的他,在纺织车间摸爬滚打多年后,于2020年带着30多名老乡一同返乡,创办河南蓝棋纺织。“一期40亩土地当年征地、次年投产,二期80亩厂房建成后对外租赁,现在三期160亩正在加紧建设。”谈及企业发展,熊连生满脸自豪,“在家门口办厂,既能把生意做大,又能带着乡亲们一起赚钱,不用再背井离乡,这才是最踏实的‘一举多得’。”

产业版图“多点开花”

从单一纺织到多领域协同发展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随着纺织产业集群效应持续释放,固始“回归经济”不再局限于单一赛道,循环经济、电子信息、特色农业等新兴产业纷纷崛起,形成“多点开花”新格局。

在循环经济领域,张传卫是公认的“领路人”。17岁离家谋生的他,1993年辞职“下海”,凭借固始人“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韧劲,将创办的明阳集团打造成国际化产业集团。2013年,他带着对家乡的牵挂,在固始成立华阳长青投资有限公司。如今,该企业年产值预计突破10亿元,95%以上的员工为本地乡亲。在张传卫的带动下,固始循环经济产业体系逐步成型,2024年全县循环经济产值达20亿元,成功跻身中部地区循环经济产业新高地。

在特色农业领域,“鹅块哥”陈玉平的回归,让固始传统美食实现产业化升级。2015年,他放弃外地红火的生意,响应家乡招商号召返乡,建成全县首家固始鹅块工业化生产线。此后,他又联合11家本地企业,牵头组建固始鹅产业联合体——不仅解决传统手工制作标准化不足的问题,让“固始鹅块”这道地方风味走向全国,更带动1000多人实现家门口就业。

就连外地企业家,也被固始的“回归热度”吸引。“我们原本在江苏盛泽做纺织,是固始人何久生主动邀请我们过来的。固始人的实干与靠谱,让我们下定决心扎根这里。”河南华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朱睿说。2018年签约入驻后,企业发展一路向好:2020年正式投产,2022年征地200多亩自建新厂,如今拥有600多台织布机,年产值近5亿元,成为“外引内联”的典型代表。

政策赋能“保驾护航”

二十余年布局培育“回归沃土”

固始“回归经济”的蓬勃发展,并非偶然,而是源于二十余年的超前布局与持续赋能。“早在20多年前,固始就开始为‘回归经济’播撒种子了。”信阳市固始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下称“县人社局”)党组成员、县劳务经济服务中心主任张震回忆,当年固始县蓼北路的“明星街”上,“创业奖”“奉献奖”“特别贡献奖”的获奖人物巨照格外醒目——那些从外地返乡创业的佼佼者,成为最早的“榜样力量”,在无数固始人心中埋下“反哺家乡”的火种。

近年来,固始县更是从财政支持、金融服务、税费减免、场地物业等多方面,为返乡创业者提供“全链条”保障:设立返乡创业专项扶持资金、推出“创业担保贷款”简化办理流程、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减免增值税及附加税费、为初创企业提供免费或低价厂房……一系列政策如同“一池春水”,彻底激活“回归经济”活力。

截至目前,固始全县返乡创业的企业家已达4.1万人,带动22万多人实现本地就业;曾经的“劳务大县”,如今已华丽转身为名副其实的“回归大县”,先后荣获“河南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县”“河南省优秀农民工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

30多年来,固始劳务大军完成了从“走出去打工”到“创业当老板”,再到“回归反哺家乡”的“三级跳”。如今,乘着“苏信合作”(江苏—信阳对口合作)的东风,依托日益完善的产业链协同优势,固始正迎来承接东南沿海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我们敞开胸怀,拥抱每一位回归者,也期待在产业升级浪潮中实现更大蝶变。”信阳市固始县委书记杨浩威表示。

从“雁南飞”到“凤返巢”,从“劳务输出”到“产业崛起”,固始以乡愁为纽带、以人才为核心、以政策为支撑,让“散作满天星”的游子,汇聚成“聚是一团火”的发展力量,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写下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