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梅州梅县松口镇:千年古镇“枫”华正茂

“千年古镇通三省,海丝史话连四方。”梅州市梅县区松口镇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水路畅达,昔年各地商旅纷纷经由松口火船码头走上“海上丝绸之路”,成就了松口“岭南四大古镇”之一的地位。

静处古镇之中的松口法庭,以助力广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为契机,积极融入党委领导下的“1+6+N”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建设,持续优化“庭、站、点”融合共治机制,与综治中心合力助推矛盾纠纷就地实质化解,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谱写新时代“枫桥经验”新篇章。

“法庭+协会”

共护柚乡产业兴

“老黎,今年柚果长势不错啊!”

“好着咧!你看,这柚子都比碗口大了,柚皮光滑锃亮,这不还没下树就来订单了。”

开完庭,松口法庭法官来到老黎家柚园进行回访。谈及与老杨的矛盾,老黎打趣道:“多亏法庭及时帮忙解决,不然现在就在忙着吵架而不是等着摘柚果哩!”

老杨向老黎订购柚果,双方对采摘方式未作约定,老杨小批量拿货的方式,与老黎一次采摘几万斤的交货方式完全不同,老黎认为老杨存心刁难,老杨认为老黎不交货侵害自身权益。

双方矛盾愈演愈烈,村委遂向松口法庭请求“支援”。

松口法庭辖内有国家现代农业(金柚)产业园,随着产业快速发展,涉柚矛盾纠纷日益增多。

经过几年磨合,松口法庭和村委、金柚协会早已是处理这类矛盾纠纷的“老搭档”,探索出成熟有效的“法庭+协会”解纷机制。

解纷的第一道关口,松口法庭联动综治中心,借力金柚协会行业监督功能,以“法律+规范”的联调机制释法明理。

同时,联合村委以“法理+情理”的调解策略,劝说两人换位思考,降低纠纷对双方后续合作影响。法情相融,矛盾迎刃而解。

松口法庭干警到金柚产业园开展调研

涉柚纠纷不是个例,逐一攻破不如提前预防、集中解决。

为此,松口法庭深入一线为柚企柚农精准“把脉”,开具司法建议“良方”,推动金柚协会制发统一合同示范文本、建立协会“红黑名单”制度。

同时,在国家现代农业(金柚)产业园设立“柚子法律工作室”,2022年以来调解涉柚矛盾纠纷116件,涉柚案件成讼率下降近30%,为柚企柚农挽回经济损失240余万元。

“法庭+综治”

激活综合治理引擎

“日观千帆过,夜看万盏灯。”当年松口火船码头的商贸盛景犹在眼前。如今,火船码头成为松口特色旅游景点,码头附近停车场内,旅游车辆停放井然有序。

停车场位于古镇建设核心区,前身是几间早年因洪涝灾害倒塌的房屋,灾后安置时,镇政府与屋主征收、重建方案均未协商成功,几间危房成了难啃的“硬骨头”。

面对困局,镇政府迅速启动“镇村-法庭”双向联络解纷机制,由综治中心牵头,协调联动松口法庭、司法所主动走访群众,多次到危房现场勘察。

经过多轮研判,法官跳出“征收补偿”传统思路,提出“租赁改造”方案:由居委会向屋主租赁后,将危房平整改造成古镇公共停车场。

这一创新思路得到各方一致认可,随后综治中心组织各方现场磋商,法官审查确认协议合法性,最终促成居委会与屋主顺利签约。

有了更好的配套设施,村民收入也增加了,昔日的“硬骨头”变成了惠及多方的“宝地”。

松口法庭法官联动松口镇综治中心干部深入松口镇大塘村调解相邻权纠纷

2024年7月,松口镇泰东村3位村民代表到法庭起诉当地水电站,认为水电站将该村沿路护栏缺口封闭,致使暴雨漫灌,20多户村民损失严重,要求赔偿。

“群体性事件堵不如疏、判不如调。”松口法庭第一时间联系综治中心并发出法律风险提示。

综治中心启动“预警-响应-联动”机制,与法庭、司法所、派出所、村委及水电站代表组成联合调查组,实地勘察漫灌痕迹、缺口位置等争议关键,并邀请第三方保险公司独立评估,逐户定损,提出合理补偿方案,最终促成水电站和村民达成调解协议。

近年来,松口法庭深化“庭、站、点”融合共治机制,打造全覆盖司法服务网络,深度融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以轮驻、随叫随到等方式参与指导调解、诉调对接、司法确认等工作,常态化为综治中心调解员开展案例剖析、调解技巧等法律实务培训,发出法律风险提示函、意见书等21份,联动综治中心推动42件矛盾纠纷化解在当地。

“法庭+围屋文化”

事心双解促和谐

托老院里,年近九旬的张大爷惬意地晒着太阳,两个女儿按时支付赡养费,孙辈也常来探望,张大爷难掩开心。

张大爷膝下有一子两女,儿子的意外离世让老人赡养成了大难题,每月托老费用仅靠老人的低保金远远不够,两个女儿自身经济困难,在赡养问题上相互推诿。村委多次调解未果,老人无奈之下向松口法庭求助。

“案件涉及亲情纠葛,一判了之可能激化矛盾,要以群众容易接受的方式来修复亲情、解决问题。”承办法官说道。

基于“客家文化+调解”的围屋特色调解应运而生。

松口法庭干警到桃尧镇诰上村“围屋调解室”开展调解工作

桃尧镇诰上村的围屋调解工作室里,法官、村干部、张大爷和其两个女儿相对而坐。“赡养父母是子女应尽的法律义务”“千跪万拜一炉香,唔当(不如)生前一碗汤”,法官“释法理”,村干部“讲情理”,最终促成各方达成调解。

这是松口法庭打造“围屋特色调解”模式的缩影。

近年来,松口法庭将法治文化、围屋文化、乡贤文化有机融合,联合松口镇综治中心设立围屋调解工作室,善用“客言客语”,汇聚多方力量,探索总结“一个平台、两乡情愿、三方联动”的“123”源头治理工作法。

2024以来,运用“123”源头治理工作法成功调解案件226件。

同时,打造“中心法庭+巡回审判点”工作新格局,打通司法便民的“最后一公里”。常态化开展法治宣传,2024年以来开展“点单式”特色普法活动12场次,覆盖群众15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