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赞]土耳其带着没有发动机、没有风洞、没有隐身涂层的“可汗”战机到迪拜,能一口气签下了几十架意向订单,原因只有一个:价格低到让买家忽略了它还没完全定型。 (信源:中国军网——土耳其五代机“可汗”自主研发始末) 土耳其可汗战斗机(KAAN)在迪拜航展上引发关注,其约4000万美元的起始报价,仅为美国F-35战斗机售价的一半。这种“白菜价”模式,让KAAN被形容为五代机市场的“搅局者”和“低配王”。 即便KAAN仍处于早期开发阶段,已成功吸引了大量国际订单。印度尼西亚斥资100亿美元订购48架,埃及和巴基斯坦也显示出合作意向,后者甚至建立了组装生产线。 如此尚未成熟的战机为何能获得青睐?这不禁让人思考,在传统高端武器贸易逻辑之外,究竟是何种力量推动着这场出乎意料的市场变革。 KAAN目前依赖为上世纪F-16设计的美国F110发动机,它的最高时速限制在1.8马赫,这暴露了其核心技术上的显著不足。隐身性能方面,他的直通式进气道设计,使得雷达反射面积高达0.1平方米,是F-35的百倍。隐身涂层也未完全到位,风洞测试尚未进行。 测试进度严重滞后,KAAN首飞仅持续13分钟,累计试飞次数不足三次。相比之下,韩国KF-21战斗机已完成数百次测试,形成了鲜明对比。有飞行员抱怨,他的的性能很差,甚至比不过现役F-16,更谈不上挑战F-35,这与“五代机”称号之间的巨大差距。 土耳其承诺买家明年将推出国产TS1400发动机,并宣传TF35000发动机计划于2032年量产。然而,TF35000至今未通过装机试验。中国涡扇-15发动机耗时近二十年才成熟,这让人对土耳其在发动机研发上的速度和承诺产生疑问,其国产化之路充满不确定性。 国际军贸市场复杂,美国限制多国购买F-35,而俄罗斯也被严格管控。这也就造成了许多国家在手头拮据但渴望提升国际地位时,会考虑KAAN这种性价比选项。在缺乏理想选择的情况下,KAAN成为填补军事现代化空白的现实选择。 KAAN提供的“技术转让”大礼包,对买家具有巨大吸引力。这不仅能提升国防工业基础,更被视为实现“曲线救国”的战略途径。 埃及参与KAAN联合研发,旨在规避美国对其采购中国歼-35可能实施的每年17亿美元援助削减。土耳其允许埃及以“联合研发”名义规避制裁风险。 一些国家看重KAAN带来的“五代机名分”和国际存在感,即便飞机短期内难以形成战斗力,也能提升国家声望和牌面。KAAN“不捆绑地缘政治”的推销口号,也更有吸引力。 土耳其在销售上大胆创新,向印尼开放18架KAAN的本土组装权,并承诺埃及参与研发流程。还接受农产品抵账和分期付款等灵活支付。 KAAN的关键部件如发动机、导弹和航电系统,主要采购自美、法、英等国。土耳其主要负责制造机身,因此其技术转让成本相对较低。 KAAN项目核心风险是发动机供应。美国通用电气仅提供6架原型机所需的F110发动机,后续供应不确定,或致KAAN战机停飞。通用电气曾警告土耳其,不听话可能暂停供货。部分合同含“项目失败可退出”免责条款,如印尼协议。 阿塞拜疆一架原型机曾因雷达误判里海湿度而空中解体,这进一步凸显了新兴航空项目固有的技术不确定性和高风险。 老牌军火商对KAAN反应不一。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警示“未成熟飞机”,劝买家“小火慢炖冷静点”。俄罗斯则推出苏-75,质疑低端机的价值。迪拜航展后,KAAN成为热议焦点,质疑声和批评声不断,但订单依然不少。有人担忧KAAN会引发“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KAAN的出现,正加速全球军贸格局的权力转移。买家不再盲从于技术完美,而是根据自身地缘政治需求和财政能力,对旧秩序投下不信任票。 这场五代机的“价格战”被视为买家赌博性地对抗旧势力,颠覆了传统军贸逻辑。军火市场的权力游戏正在更换新玩家。静看这场不走寻常路的土耳其传奇,下一步将演绎何种新花样,其对全球军贸格局的影响,值得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