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一段深圳欢乐谷舞台表演的视频在社交平台流传。 视频中,演员的服饰和舞蹈动作被部分观众认为“尺度过大”,尤其在家庭游客较多的游乐场内,这种表演是否合适成为焦点。 26日,深圳欢乐谷客服回应称,该节目为女团cosplay形式,已接到反馈并决定“优化调整”,当天即叫停演出。 早在今年5月,就有网友在欢乐谷演出视频的评论区质疑“舞蹈动作和服饰不雅”。但直到8月底的集中曝光,才促使园区做出公开回应。 “本来是带孩子玩过山车、看卡通巡游的,结果突然蹦出个‘辣眼睛’的表演,家长怎么想?”深圳网友的吐槽引发共鸣。游乐场作为儿童聚集地,家长普遍希望表演内容以卡通、童话为主。表演的“成人化”风格,与欢乐谷的定位极其违和。 根据部分观众拍摄的视频显示,现场有不少未成年人在场。有家长表示:“孩子模仿能力强,这种表演容易让他们产生错误认知。” 事件发酵后,网友分成两派。一方认为:“成年人穿什么跳舞是自由,游乐场不该过度限制。”另一方反驳:“有孩子的地方,就该考虑场合!”更有网友调侃:“没裹头巾的女的跳舞,擦边无疑。” 分歧背后,是穿衣自由与公共场合适宜性的激烈讨论。欢乐谷的表演若想吸引年轻观众,难免会追求潮流元素,但如何平衡“酷炫”与“得体”,是文旅行业要面对的共同难题。 近年来,多地文旅项目因表演内容尺度争议被叫停。某主题公园的“热舞巡游”因服装暴露遭整改,某景区的“沉浸式演出”因台词敏感被暂停。 深圳欢乐谷的快速叫停值得肯定,但“优化调整”后的表演能否真正兼顾趣味性与适宜性,仍需观察。业内人士建议,景区可尝试引入“时段分级”机制,将成人向演出安排在晚间,或设置年龄限制入场。 但数据显示,亲子游占欢乐谷客流量的40%以上,若家长对安全环境产生疑虑,可能影响客流。文旅部门或借此案例强化行业规范,推动表演内容审核机制落地。 目前,已经有部分网友开始调侃:“欢乐谷以后会不会改名叫‘激情谷’?”尽管是玩笑话,却也反映出公众对文旅项目“边界感”的关注。 如何在“热闹”与“得体”之间找到平衡点,需要投入更多智慧。毕竟,游乐场的快乐,要尤其重视老少皆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