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新闻通讯员张震报道
冲击地压监测预警一直是矿山安全领域的难点课题。在山东能源集团兖矿能源赵楼煤矿深井之下岩体中植入的“天网”,正精准捕捉每一次细微颤动,如同为矿井装上一副“神经中枢”,实时感知着井巷“脉搏跳动”。
这套系统是不久前山东能源集团主导研发投用的STI新型监测矩阵。该矩阵由应力监测、微震监测与烈度监测三大监测系统组成,相互间通过模块化设计实现功能互补。从应力变化源头监测,到微震事件精准定位,再到灾害影响量化评估,构建形成全链条监测网络。
据赵楼煤矿总工程师李士栋介绍,与传统监测技术相比,新系统监测更精准、运行更智能、操控更便捷。通俗地讲,以前的系统好比“二维平面”,现在可以算作“三维立体”,实现全面升维超越,为矿井防冲预警提供多维度、全时段的信息支撑。
作为该矩阵的核心组成部分,STI微震监测系统首次采用力平衡反馈式传感器等多项国产技术,建立国内首个矿山微震标准化震级体系。从微震事件自动触发、震相标注,到定位发布的全流程智能化,破解了长期面临、标校无标准、解析靠人工、数据难统一、部件靠进口“四大难题”。
另一项常用的煤体钻孔径向应力监测系统,革新后采用体应变应力计。其关键部件“六花油囊”,形状类似一朵莲花。加压前花瓣盛开,加压后闭合膨胀紧贴孔壁,无需人工校准角度即可全向捕捉应力状态。
值得关注的STI烈度监测系统,还首次将地震行业的“烈度”概念引入矿山。该系统与微震监测系统数据相融合,对每一个微震事件均能生成对应的烈度等级,并结合现场破坏情况形成井上下一体化评估报告,彻底改变以往“灾害影响不明、停产整改被动”的局面,让灾害评估有“数”可依。
STI新型防冲监测矩阵的应用不仅实现了核心部件的国产替代,更显著提升了灾害预警时效性与准确性,为保障职工生命安全和矿井安全发展增强了底气、注入了动力。
“我们将聚力新质生产力发展,持续探索应用云平台、大数据、盘古模型等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提升矿井智能化、信息化风险预判能力,推动矿井安全治理在科技赋能中迈向更高水平。”赵楼煤矿矿长周波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