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清远市阳山县检察院认真践行“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基本价值追求,深度融合“四大检察”职能,积极探索生态司法保护新路径,以法治之力筑牢阳山生态保护屏障。
“零容忍”打击,守护生态司法屏障
阳山县检察院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零容忍”态度严惩破坏生态环境犯罪,2022年以来,共起诉涉生态环境领域犯罪案件13件18人。如办理的陈某某非法捕捞案,被告人陈某某在禁渔区使用电鱼设备非法捕捞,造成严重经济损失。该院依法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法院判令陈某某支付2万余元用于增殖放流15万尾鱼苗,形成“刑事追责+生态赔偿”双重震慑。
深化拓展,筑牢生态安全防线
阳山县检察院聚焦生态环境保护重点领域,以公益诉讼为抓手,全方位筑牢生态安全防线。聚焦危险废物污染防治,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履职。2024年3月,该院通过大数据研判与实地排查,发现28家汽修店废弃机油处置不规范问题,立案办理行政公益诉讼案件15件,制发磋商函15件、社会治理检察建议1件,推动自然资源、交通管理等部门召开磋商座谈会,形成监管合力。针对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问题,该院调取12345市民热线投诉工单、查询“粤平安”综合网格治理平台信息,发现相关线索后,经实地走访核实26处污染场所。随后,该院依法立案并制发检察建议,推动建立“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污染处置模式。目前,涉案污染点全部整改到位。围绕白色污染治理,聚焦餐饮行业违规使用不可降解塑料制品问题,该院经实地走访核实后,依法向有关部门发出磋商函,督促整改,有力推进塑料污染治理,持续守护生态环境安全。
科技赋能,提升生态环境监督效能
阳山县检察院强化科技赋能,利用无人机航拍技术破解涉生态环境案件取证难题。2024年间,该院运用无人机对阳山县某公司等涉嫌非法占用农用地案的案涉地块进行航拍,发现案涉地块复绿效果差、部分违法建筑未拆除等。该院通过向林业部门制发检察建议,有效推动案涉企业投入资金复绿林地。在公益诉讼办案中,该院综合运用“无人机航拍+卫星影像”技术固定证据。如在办理一起古树名木保护案中,该院通过航拍图像与历史影像对比确认古树名木保护不力问题,组织公开听证会推动涉案单位建立常态化保护机制。2022年以来,该院借助科技手段办理生态环境领域行政公益诉讼案件69件,其中41件经公开听证审结,实现监督质效与司法公信力双提升。
协同共治,凝聚生态保护合力
阳山县检察院注重与行政机关协作配合,积极构建跨部门协作机制。针对水土保持领域存在的问题,推动制定《阳山县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执法联动机制》,督促17个生产建设项目完善相关方案。此外,该院与县水利局会签《关于水行政执法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的实施细则》,在信息交流、意见咨询等方面达成共识,有效办理涉水行政公益诉讼案件9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