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名将周亚夫请女相士许负看相,许负说:“你三年后会封侯,封侯八年出将入相,再过九年后饿死!”周亚夫不以为然,但后来竟然应验了。 许负自孩童时期起,就展露出让人惊叹的相术天赋。她的相面之能,绝非江湖术士的信口开河,而是有着一次又一次令人瞠目结舌的应验过往。 早年,许负曾为魏媪的女儿薄姬看相,当时便断言:“此女将来必定会生下天子。” 那时候的薄姬,还只是魏王豹的一名姬妾。可命运的奇妙之处就在于,偏偏就沿着许负预言的轨迹缓缓铺展。 后来,薄姬几经辗转成为汉高祖刘邦的妾室,并且顺利生下儿子刘恒,也就是日后开创 “文景之治” 的汉文帝。 汉文帝时,作为汉初开国功臣周勃次子的周亚夫,因周勃的绛侯爵位由长子周胜之继承,周亚夫被任命为太守,以示安抚。 一天,周亚夫派人邀请许负给自己相面。 许负见到周亚夫后,先是凝神静气端详了他许久,随后说:“您的面相贵气逼人,不出三年,必定能封侯;封侯之后再过八年,您会同时坐上将军与丞相的高位,达到臣子所能触及的最高荣耀;但可惜的是,再过九年,您会因为断粮缺食而饿死。” 周亚夫听完这番话,当场就忍不住笑出声来,只觉得这话说得太过荒诞离谱。 周亚夫反驳道:“我父亲的爵位传给了我哥哥,就算将来我哥哥有个三长两短,也该由他的儿子承袭爵位,无论怎么都轮不到我来封侯啊。更何况,就算我真能像您说的那样富贵显赫,又怎么会落到饿死的境地呢?这个预言实在让人没法相信。” 朝中大臣经过一番商议,一致推举周亚夫,就这样,周亚夫意外地承袭了绛侯的爵位。许负的第一个预言,竟然真真切切地应验了。 又过了八年,汉文帝病死,汉景帝登基即位。 景帝三年,吴王刘濞、楚王刘戊等七个诸侯国联合发动叛乱,即 “七国之乱”。汉景帝委派周亚夫率领军队平定叛乱。 周亚夫没有选择与叛军正面硬刚,而是采取了迂回战术:他先暂时放弃救援被叛军围攻的梁国,转而率领军队绕到叛军后方,切断了叛军的粮草运输通道。 这一举措犹如釜底抽薪,让叛军很快就陷入了粮草短缺的困境。 战,只是不断加固防御工事,耐心等待最佳的进攻时机。 叛军因为缺乏粮草供应,士兵的士气一天比一天低落,战斗力也大幅下滑。终于,在叛军陷入绝境的时候,周亚夫抓住战机,下令全军出击,一举击溃了叛军主力,成功平定了七国之乱。 然而,地位的提升并没有让周亚夫的人生一直顺风顺水,他那刚直不阿、不肯灵活变通的性格,反而渐渐成了他在官场上的 “拦路虎”。周亚夫做什么事都坚持自己的原则,在朝堂之上,多次与汉景帝的意见发生冲突,甚至毫不留情地驳回汉景帝提出的提议。 比如,汉景帝曾想废掉当时的太子刘荣,周亚夫表示反对,这让汉景帝心里对他产生了不满情绪。 还有一次,窦太后希望汉景帝能封皇后的哥哥王信为侯, 汉景帝召集大臣们商议这件事时,周亚夫引用汉高祖刘邦当年定下的 “非刘姓者不得封王,没有功劳者不得封侯” 的祖训,坚决反对封王信为侯,这让汉景帝当场陷入了十分尴尬的境地。 后来,匈奴的五位头领(以唯许卢为首)率领部众归顺汉朝,汉景帝为了吸引更多匈奴贵族前来归降,打算封这五人为侯。周亚夫再次站出来反对。 汉景帝对周亚夫这种不知变通的做法极为不满,当场就驳回了他的意见,坚持将这五人封为列侯。 一次又一次的冲突,让汉景帝对周亚夫越来越疏远,君臣之间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紧张。 除此之外,周亚夫在平定七国之乱时,因为没有及时出兵救援梁国,还和梁王刘武结下了很深的仇怨。 梁王每次进京朝见汉景帝,都会在窦太后面前说周亚夫的坏话,这让周亚夫在朝廷中的处境变得更加艰难,渐渐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 周亚夫年事渐高后,他的儿子担心父亲去世后没有合适的陪葬品,便私自购买了五百件皇家专用的殉葬铠甲和盾牌,准备在周亚夫去世后用于发丧,结果遭人告发。 汉景帝大怒,派廷尉来审理。 廷尉质问周亚夫:“君侯您为什么要谋反呢?” 周亚夫反驳道:“我儿子买的都是殉葬用的器物,怎么能说是谋反呢?” 廷尉冷笑说:“您在阳间谋反不成,难道是想等到了阴间之后,再用这些甲盾来谋反吗?” 遭受如此巨大的屈辱,周亚夫决定以绝食的方式进行抗议,不久后吐血而亡。 许负当年预言的 “饿死”,最终以这样一种悲惨的方式应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