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栖霞区燕子矶新城和栖霞山片区传来最新调研,板块发展方向明确:
(1)燕子矶新城由大规模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
(2)栖霞山片区正处在从“开发建设”转向“运营提质”的关键阶段
燕子矶板块转向存量提质增效!
在燕子矶板块调研,区委书记孙海东强调,当前城市建设正处于大规模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的新阶段,燕子矶新城要按照“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功能完备、治理高效”的要求,主动融入南京都市圈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局,立足长远、系统谋划、精细布局,努力为栖霞高质量发展挑大梁、作贡献。
孙海东实地察看燕子矶滨江公园,现场了解体育公园建设情况,详细听取燕子矶新城工作汇报,对新城开发建设工作取得的成效予以充分肯定。
▲燕子矶滨江公园
→要坚持高标准规划。
立足打造高质量、高品位城市的目标,持续优化新城建设规划。
塑造“独具魅力”的城市形态,挖掘地方文化资源,统筹城市空间、平面、风貌与文脉加强建筑设计,聚焦“中轴”打造精品地标,提升城市发展能级。
坚持“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理念,积极导入总部经济、人工智能、高端研发等产业,与周边区域形成错位联动发展格局,提升人才吸引力和产业集聚度。
构建宜居生态,打造更多口袋公园、生态廊道、滨水空间,提升城市绿化品质。
→要坚持高水平建设。
在“百万产业载体建设行动”中冲在前、当先锋,集中资源和力量破解各类瓶颈制约,建强特色产业园区。
丰富产业内涵,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力推动重大项目实施,打造更具特色和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把握建设节奏和开发优先时序,推进新城建设各项任务落地落实。
→要坚持高效能管理。
抓实民生配套,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强化教育、医疗、商业等功能配套,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抓好精细治理,打造“烟火气”与“文明风”并存的消费场景,科学规划滨江岸线等独特资源,展示新城风貌。
抓牢安全环保,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治,规范、高效推进城市治理工作。
此外,燕子矶新城燕江新城站城市综合体项目外立面亮相,预计年内将实现竣工!
该项目总建筑面积6.41万平方米,无缝衔接地铁6号线与公交枢纽创新融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院、育儿园,文化体育设施及地下商业空间,打造"轨道社区商业"立体生活圈,是南京“15分钟生活圈”全场景覆盖的TOD代表项目。
燕江新城地铁上盖TOD项目的建设,标志着燕子矶新城的空间开发迈入新时代。与传统商业体不同,该项目实现了三大创新:
立体交通枢纽:下沉式庭院直通地铁站厅,无缝衔接公交接驳,辐射周边居民;
复合功能集成:6层建筑内嵌入社区卫生站、养老院、育儿园、文体中心等社区服务设施,地下空间引入生鲜市集、网红餐饮;
生态设计突破:首层架空层采用声屏障技术,公交运营噪声降低30%,破解“邻避效应”难题。
栖霞山片区转向运营提质
在栖霞山片区,区委书记孙海东专题调研栖霞山风景区规划建设工作。他强调,栖霞山风景区自然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发展潜力巨大。当前,景区正处在从“开发建设”转向“运营提质”的关键阶段,必须转变思路、强化担当,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景区建设、运营与管理上来,推动栖霞山片区转型发展迈出更坚实步伐。
→要进一步优化发展思路,明确功能定位,加快实现城建开发向发展文旅产业转型,以市场化、实业化为导向,全力推动栖霞山风景区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要进一步提升规划水平,借鉴先进经验,深入挖掘古寺、古镇、长江、森林公园等核心资源与文化内涵,对景区规划进行优化提升,打造一批有吸引力的亮点项目和特色产品,充分展现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省级旅游度假区的独特魅力。
→要进一步聚焦主责主业,以酒店建设、古镇运营为重点,构建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加强文旅资源整合,增强景区活力和吸引力,让游客“愿意来、有看头、留得住”。
→要进一步加快改革创新,推进文旅集团市场化改革进程,在管理体系上做“瘦身”,在经营机制上做“强身”,引进专业化建设和运营人才,全面提升景区运营管理能力。
→要进一步巩固运营基础,坚持市场化考核机制,科学把握投资方向,不断提升景区品位和档次,推动从“门票经济”“观光经济”向“综合消费经济”转变。扎实做好风险防范化解工作,确保发展稳健、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