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李鑫鹏济宁报道
近年来,建筑施工是城市建设的“助推器”,但施工噪声扰民却成了群众“心头忧”。为平衡城市发展与居民生活需求,济宁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支队规划监察三大队聚焦施工噪声治理痛点,推出三项精准措施,既保障工程建设进度,更守护市民“耳根清净”,让城市管理更有温度。
划定“禁噪时段”,守住休息底线,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支队规划监察三大队明确规定每日夜间22:00至次日6:00为施工“禁噪期”,期间严禁任何建筑工地进行打桩、切割、振捣等产生明显噪声的作业。
确因特殊工艺(如混凝土连续浇筑)需突破“禁噪期”施工的,施工单位必须提前3个工作日向住建部门申请夜间施工证明,获批后需在工地大门、周边社区公告栏张贴公示,注明施工时间、作业内容及降噪措施,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强化“源头降噪”,减少噪声产生,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支队规划监察三大队要求所有在建工地落实“一工地一降噪方案”,同时督促施工单位升级设备与工艺,优先使用电动挖掘机、低噪声切割机等环保设备,对高噪声设备加装隔声棚、消声器,对工地临近居民区的一侧设置高度不低于2米的隔声围挡,从源头阻断噪声传播。
升级“执法监管”,压实主体责任,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支队规划监察三大队抽调骨干人员采取“白天巡查+夜间突查+周末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辖区工地开展全覆盖检查。
同时,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支队规划监察三大队开通“噪声扰民快速响应通道”,对市民通过12345热线、网络问政等举报的问题,确保当天到场核查、当天处置反馈。对多次违规、整改不力的施工单位,除依法处罚外,还将其不良行为记入企业信用档案,影响其后续招投标资格,切实以“零容忍”态度倒逼施工单位守规作业。
据了解,下一步,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支队规划监察三大队将持续优化噪声管控措施,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确保建筑工地噪声污染治理工作落到实处,切实为群众营造安静的休息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