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下彻底解释不清了!”近日广东东莞,一段‘雄狮少年’暑夜练高桩的视频火了 —— 镜头里,俩少年纵身跃上 3 米高桩的瞬间,我愣是没看明白他俩是怎么上去的,难不成真会轻功?只见他俩身轻如燕,一招一式如行云流水,走在桩上像踩平地般毫不费力,看得人目瞪口呆,网友们忍不住纷纷给他们竖起大拇指。 视频里的场景,没有刻意的热闹,却满是少年练活的热血。夜幕笼罩的广场上,两个 “雄狮少年” 正专注地准备练习,他们手脚麻利地搭好高桩,眼神里没有多余的情绪,只剩对技艺的专注,显然他们要借着夏夜的清静,好好琢磨南派醒狮的看家绝活。 只见他们先是悄悄攒了攒劲,随即猛地纵身一跃,“蹭” 地一下就稳稳站在了 3 米多高的桩顶,动作干脆利落,没有半分拖泥带水,快得如同一阵风掠过。紧接着,他们没有丝毫停顿,直接在高桩上迈开脚步,步伐稳健得仿佛脚下不是悬空的桩子,而是走了无数遍的平坦路面。 两人练习时的配合格外默契:一招一式里藏着日复一日练出的刚劲,腾挪跳跃间又透着反复调整的柔和,刚柔并济的动作,既有武术的力道,又有醒狮技艺该有的美感。每一次落脚都果断不犹豫,每一次转身都轻盈不慌张,短短几分钟,他们全情投入,把 “雄狮少年” 踏实练活的精气神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段视频传到网上后,网友彻底沸腾了:“这已经不只是技巧,完全是艺术级别的练习!”“看他们走桩稳,可想想膝盖上的淤青、手上的茧,就知道这‘轻功’是摔出来的!”“南派醒狮有这样的年轻人,老传统不愁没人守了!”“果然广东醒狮名不虚传,每一个动作都是实打实练出来的!” 大家都知道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可这 “功” 里藏的苦,只有练的人最清楚。3 米高桩上的行云流水,不是天生就会的 “轻功”,而是无数次磕绊、摔倒、重来练出来的。膝盖上的淤青、手掌磨出的茧子、重复到麻木的动作,才在身体里刻下精准的肌肉记忆,让 “走桩如平地” 从奢望变成现实。 了解醒狮高桩的人都知道,这是岭南武术与民俗表演融合的精髓:桩高多在 2 至 3 米,表演者要在悬空的桩子上完成跳跃、翻腾等高难度动作,对力量、平衡感和默契度的要求堪称苛刻。即便是专业演员,也得经过多年苦练,才能做到不慌不忙、收放自如。 可在这两个东莞小伙身上,我们看到的不只是技艺 —— 当他们稳稳站在 3 米高桩顶端时,那片小小的落脚地,更像一座 “精神祭坛”:他们把个人的高超技巧,变成了守护老传统的自觉。 这 3 米的高度,藏着醒狮作为 “非物质文化遗产” 的分量,每一次腾空跳跃,都连着我们骨子里的文化记忆,是节庆时的锣鼓声,是年味儿里的热闹劲儿,是刻在基因里的文化认同。 如今再细细品味他们的练习场景,忽然彻悟:有些事物,值得我们停下匆忙的脚步,用心去守护。 你看这两个 “雄狮少年”,稳稳站在高桩上的模样,不正是非遗传承最动人的图景吗?他们带着年轻人独有的热血与活力,却也没丢对老传统的敬畏与执着坚守。 只要有更多人愿意为这份技艺挥洒汗水、深耕不辍,那些刻在我们骨子里的文化记忆,就能永远鲜活。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