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豫视频记者魏浩龚振
在中原腹地的舞阳县,舞阳县人民医院肿瘤内科以精准诊疗、技术创新和人文关怀,成为县域肿瘤防治的标杆。近日,我们走进该科室,对话科室负责人及骨干团队,探寻其高质量发展背后的核心密码。
多学科协作,打造区域医疗高地
“肿瘤治疗已从‘大创’转向‘微创’,从单一治疗迈向多学科协作。”肿瘤内科主任冯书芳一语道破学科发展的核心逻辑。作为河南省首批通过验收的县域肿瘤中心,科室以“精准微创”为突破口,构建了覆盖“筛-诊-治-康”的全周期诊疗体系。
科室依托DSA、直线加速器等先进设备,率先在县域开展复合介入技术。以肝癌治疗为例,针对传统手术风险高的复杂病例,团队创新采用“精准栓塞+射频消融”联合方案,使肿瘤缩小率达62.5%,患者生存期显著延长。
科室牵头成立县域肿瘤MDT联盟,联合介入科、放疗科、影像科等专家,为每位患者制定个性化方案。近期,科室还特邀河南省人民医院专家开展MDT会诊,针对一例晚期肺癌患者,专家团队从基因检测、靶向治疗到免疫联合方案进行全方位分析,最终确定“化疗+免疫+局部消融”的综合策略,患者病情得到显著控制。“MDT不是形式,而是为患者争取生存希望的生命通道。”肿瘤内科主任冯书芳说。
基层联动让优质资源触手可及
科室通过“远程会诊+技术下沉”双轮驱动,构建县域肿瘤防治网络。与河南省肿瘤医院、郑大一附院等建立远程协作平台,累计为400余名患者提供省级专家诊疗服务;在章化镇卫生院等基层机构开展学术巡讲,推广肿瘤早筛技术,使县域肿瘤早期发现率提升18%。2024年10月,科室在章化镇卫生院举办的肿瘤放射治疗学术会,吸引百余名基层医生参与,有效提升了基层诊疗水平。
“人才是科室发展的第一资源。”冯书芳主任表示,科室通过“规划-培养-激励”全链条管理,构建了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医疗团队。
科室建立人才供需预警机制,结合县域肿瘤发病率和学科发展趋势,制定《肿瘤内科人才五年规划》。针对微创介入、免疫治疗等新兴领域,重点引进和培养复合型人才;针对基层医疗需求,加强全科医师肿瘤规范化培训。目前,科室高级职称人员占比达15%,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超30%。
引进与转化并重,让患者“家门口”享省级服务
“肿瘤患者不仅需要治愈疾病,更需要心灵的慰藉。”护士长张丽的话道出了科室的服务理念。科室从流程优化、环境改造到人文关怀,全方位提升患者体验。
在候诊区设置LED屏,循环播放肿瘤防治知识;每月举办患者教育讲座,覆盖饮食、心理、康复等内容。
设立“心灵驿站”,配备专职心理咨询师,为患者提供心理疏导。2025年,科室开展“抗癌明星”评选活动,通过患者互助增强治疗信心。
为出院患者建立随访档案,定期电话回访或上门查房,确保治疗连续性。2024年,科室患者满意度达99.2%,位居全院第一。
正如冯书芳所言:“我们的目标不仅是让患者活得更久,更要让他们活得有质量、有尊严。”未来,科室将继续以精准医疗为引领,以人文关怀为底色,为县域肿瘤防治事业书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