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研究日军侵华,发现日军和德军最不同的一点就是,德军是干坏事的职业军人,他们杀人是

研究日军侵华,发现日军和德军最不同的一点就是,德军是干坏事的职业军人,他们杀人是执行命令,而日军不一样,他们的暴行里带着一种近乎野蛮的狂欢感!   说白了,日军在侵华期间展现出的那种把暴行当成“狂欢”的特质,背后是一套精心设计的反人类机制在作祟,这和德军那种机械化、制度化的残忍有着令人毛骨悚然的区别。   研究二战历史的人常会发现一个诡异的现象:同样都是法西斯军队,德军士兵往往将屠杀视为“执行命令”,而日军却常在暴行中流露出一种近乎癫狂的“娱乐心态”。   这种差异绝非偶然,其根源深植于两支军队完全不同的文化灌输和行为逻辑。   德军的暴行大多带着冷冰冰的工业化色彩,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毒气室、特别行动队的集体枪决,虽然极端残忍,但本质上更像是一条“屠杀流水线”:军官下达命令,士兵执行,记录员登记数字。   甚至会出现士兵因为屠杀效率不够高而烦恼的档案记录,他们更关心的是如何完成指标,而不是享受过程。   而日军的残暴却充满热腾腾的“参与感”,南京大屠杀期间,出现了大量比赛砍杀人数、用活人练习刺刀、甚至将屠杀过程拍摄成纪念照片的案例。   这种暴行已经超出了“执行命令”的范畴,变成了一种集体性的暴力狂欢,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   关键就在于日本军国主义那套独特的“精神改造系统”,新兵入伍要经历长达数月的羞辱式训练,老兵通过殴打新兵来宣泄压力,整个军队形成了一套扭曲的等级压迫链。   而当这些被压抑的士兵来到占领区,面对无力反抗的平民时,长期积压的暴力欲望就会彻底释放,屠杀不再是任务,而成了“减压方式”。   更可怕的是日本军方刻意营造的“免责环境”,军方高层默许甚至鼓励士兵通过暴行来“锻炼胆量”,1937年南京大屠杀期间,甚至有军官公开表示“适当的放纵有助于提升士气”。这种自上而下的纵容,让暴行变成了集体性的癔症。   人类学研究中有个概念叫“狂欢性暴力”,指的是当群体脱离正常社会约束时,容易陷入一种暴力狂欢状态。   日军在海外战场的表现完美印证了这一点:远离日本社会规范、受到军国主义洗脑、再加上上级的默许,三者叠加就制造出了历史上少见的系统性暴行。   所以说,日军的残忍不是简单的“执行命令”,而是一套精心设计的、将人性恶释放到极致的恐怖机制,理解这一点,或许才能更接近那段历史的黑暗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