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劳动午报
今年入夏以来,在北京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指导下,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组织市属公园全面开展蚊虫防治工作,按照“清源头、防积水、控密度”思路,通过环境清理、物理防控、生物与化学防治等手段,积极消除蚊虫孳生环境,努力为市民游客提供良好游园体验。近日,记者探访紫竹院公园的防蚊灭蚊措施。
在紫竹院公园的游客服务中心内,服务台上摆放着便民小药箱,内含风油精、驱蚊花露水等,供有需求的市民游客免费使用。走进公园东门,迎面的花坛景观吸引不少市民游客打卡拍照,竹荷相映成趣,锦鲤幼苗在水中嬉戏。“夏季是紫竹院公园每年举办竹荷文化季活动的时期,大面积的竹林、新增加的盆栽荷花增加了蚊虫滋生的几率。”紫竹院公园行政办公室主任王静说,公园积极消除蚊虫孳生环境,对新增的500盆盆栽荷进行每周两次换水处理,在自然景观水域投放鱼苗500尾,有效消灭蚊子幼虫。
记者看到,在紫竹院公园的一处草坪上,工人对绿化养护经常使用的喷灌快接井盖进行检查,做到用后即盖严,雨后及时清扫路面和山石积水,室外空花盆等易积水容器放倒或倒置,防止积水生蚊。此外,紫竹院公园还在游客服务中心、门区、游船码头、儿童游乐场、“行宫”等游客较为集中的10余处场所加大驱蚊液和花露水等防蚊止痒物品投放量。在“行宫夜赏”前开展人工喷药集中消杀,在夜间游客活动较密集的区域,购置安装灭蚊灯和粘虫板300余个。针对园内修剪竹林后残留竹根容易积水的问题,对竹橛进行十字花刀处理,防止积水。
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6月以来,14家市属公园全面排查公园内隐蔽角落、低洼绿化带、垃圾收集点等区域,集中开展环境清理690次,累计清理卫生死角200余处,清理垃圾、植物落叶、水草等1400余吨。重点加强水体清洁,定期巡查排水沟、花盆托盘等易积水区域,及时倾倒和疏通,共清理水塘、水面10.5万平方米,消除蚊子幼虫孳生环境。加强垃圾分类和密闭管理,垃圾日产日清,适时增加重点区域清扫频次。
针对公园绿地多、水体广、沟渠多的特点,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邀请北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在紫竹院公园内开展专项培训,选取蚊虫易孳生点位进行实地讲解,并围绕蚊虫识别、监测调查、灭杀方法及效果评估等内容开展专题教学,为市属公园进一步精细开展灭蚊虫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市属公园将持续加大防治力度,不断完善工作机制,进一步巩固治理效果,坚决营造良好游园环境。同时呼吁广大市民游客请勿随意丢弃垃圾、爱护公园环境、做好自身防护,共同营造健康整洁的游园环境。
□本报记者宗晓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