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优胜劣汰”是教育发展必然 近期“大学倒闭”话题引发关注,实则是人口变化与教育规律作用下的正常现象。企业有兴衰,高校也该在竞争中“优胜劣汰”,办学差、就业率低的院校本就该退出,避免误人子弟。 当前高校面临双重生源压力:生育率走低使适龄学生减少,中学中职分流进一步缩减生源,正如经济学家李孔岳所言,非985、211高校未来或面临“招不到人”困境。更严峻的是,部分普通高校办学质量堪忧,课程与市场脱节,毕业生就业难,家庭却要投入几十万培养,最终既无就业优势,还延误学生社会积累时机。 高校“优胜劣汰”不是残酷,而是回归教育本质——培养有用之才。淘汰劣质院校,能让优质资源集中,倒逼院校提升质量。对学生而言,不必挤高考独木桥,选中职或技能培训掌握实用技术,早早就业积累经验,反而是更理性的选择。 这种教育新陈代谢,能推动资源合理分配,引导理性教育观,让教育真正服务于个人发展与社会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