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3个月的封园修缮,近日,广州市花都区革命烈士陵园以“功能更完善、精神更彰显、环境更肃穆”的崭新风貌正式重新开放。这一由花都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牵头组织、中铁广州工程局集团桥梁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提质改造工程,是继1994年首次修缮后,对这座红色地标庄重氛围与历史厚重感的又一次精心雕琢。
作为承载花都红色记忆的精神堡垒,花都革命烈士陵园始建于1959年。1994年,这里被列为花都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传承英烈遗志、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阵地。此次提质改造,既是对历史遗产的保护性修缮,更是对红色基因的时代传承。
政企协同的合力,从项目源头便注入精工基因。区住建局牵头组建包含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设计单位及施工方桥梁公司在内的联合项目指挥部,构建起高效协同的攻坚机制。团队深入开展实地勘察与史料研究,细致梳理1994年以来的园区使用痕迹与变迁轨迹,借鉴省内外优秀烈士陵园案例,确保设计方案精准对接提质需求。从花岗岩、大理石等主体材料的严苛选型,到浮雕纹饰的反复打磨,每一处细节都凝聚着对历史的敬畏。
施工过程中,桥梁公司项目团队以“精品工程致敬英烈”为准则,建立全流程质量管控体系。碑体保护性清洗采用无损工艺,园区花岗岩铺装误差控制在毫米级,英名墙镌刻工艺经过反复试验优化,就连绿化景观的植物选型都兼顾肃穆感与四季常青的寓意。联合团队通过多次现场论证会,对每道工序进行反复推敲,最终实现了“既保留历史原貌,又融入现代匠心”的改造目标。
焕新亮相的烈士陵园,不仅是物理空间的升级,更是精神传承的延续。作为花都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这里将继续讲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
政企携手的修缮实践,也为守护红色根脉提供了生动范例——唯有以匠心致初心,方能让英烈精神永垂不朽,激励后人在新征程上奋勇前行。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黄庆通讯员:姚天天、王祥
广州日报新花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