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发生后,
车辆受损,维修势在必行。
但如果车主没有经过保险公司定损,
就擅自把车拖去修理,
保险公司需不需要承担全部维修费用?
(图源网络侵删)
案情简介
2023年7月,赵先生驾驶车辆途中发生交通事故,车辆不同程度受损。他第一时间向保险公司报案,但因为担心定损和维修时间过长,赵先生并没有等候,而是自行将车辆拖往维修厂,并进行损失鉴定,随后要求保险公司支付全部维修费用。然而,保险公司认为赵先生没有按照合同约定履行报案、定损程序,拒绝赔付全部费用。2024年3月,赵先生将保险公司诉至法院,请求判令保险公司支付维修费用和500元施救费用。
法院审理
在庭审中,保险公司辩称:赵某未依照合同约定履行定损程序,单方产生的鉴定费用及部分损失,不应由保险公司承担。保险公司还依法申请了司法鉴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二十三条:保险公司在接到报案后,应当及时勘验现场并作出核定;情形复杂的,最迟应在三十日内完成。该条要求保险人及时核定损失,同时隐含被保险人协助义务:需配合现场勘查、保留证据,不得擅自处置标的物。定损程序既是保险公司履行赔付义务的重要前提,也是合理确定损失金额的关键环节,如果车主绕过保险公司,直接修车或单方鉴定,就可能导致损失金额不清甚至虚增费用。
法院经审理认为,赵某和保险公司之间的保险合同关系合法有效,双方均应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事故发生后,赵某虽然及时报案,但在未经保险公司定损的情况下,单方将车辆拖走并维修,且没有提供确凿的维修付款凭证,因此法院不支持其主张的全部维修费用。根据保险公司申请,法院依法委托鉴定机构进行评估,最终确认合理的维修费用为1930元。除了维修费,关于赵某主张的500元施救费,要遵循合理必要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五十七条规定,保险事故发生后,被保险人为防止或者减少损失所支付的必要、合理费用,由保险公司承担。这笔费用另行计算,不计入维修赔偿金额。本案中,赵某主张的施救费500元有发票凭证,且与事故有直接关联,因此法院予以支持。合理必要原则具体指,施救就近:避免舍近求远增加不必要的施救成本。维修适度:能修的尽量修复,确实无法修复的再更换,避免过度维修。关键一步是要及时报案沟通。受损方在施救和维修前,务必通知保险公司报案,尽量就施救方式、维修地点和维修方案达成一致意见。这是最大限度保障自身权益、争取全额赔偿的关键,否则擅自处理很可能导致费用被“打折”。
法院最终判决:保险公司赔付维修费1930元和施救费500元,驳回赵某的其他诉讼请求。
法官说法
交通事故纠纷理赔常见法律问题
交通事故理赔关乎每一位车主的切身利益。理赔纠纷中,驾驶人行为是否合法合规、证据是否充分,往往是争议焦点。
在诉讼过程中,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法院是如何认定的?直接损失可提出索赔,通常包括交通事故造成的车辆、物品损坏以及合理的施救、维修等直接财产损失,购买了商业三者险的,受损方有权向保险公司索赔。但主张像车辆停运损失等间接损失的需要注意:此类损失通常属于保险免责范围,需向侵权责任人(司机、车主)主张。
保险理赔纠纷中几个常见的焦点问题。首先是“无证驾驶”。驾驶证过期未超过一年,仍可视为有效证件;增驾考试通过但在制证等待期,也不算“无证驾驶”。但若驾驶证被吊销、暂扣期间上路,就属于无证驾驶。还有实习期独自上高速的情况,如果保险合同载明免责,保险公司有权拒赔。
第二个争议点,“改变车辆使用性质”。具体到网约车和顺风车有什么不同?顺风车是成本分摊或免费搭载,不改变车辆性质;而网约车因具备营利性,则属于改变使用性质,如投保时车辆性质选择了非营运,则保险公司可以拒赔。司法实践中已有明确的案例支持。
最后一个焦点,很多出租车和网约车司机都很关心,那就是停运损失。停运损失的计算方式一般为:赔款=合理停运天数×近6个月日均净收入。但司机必须提供完整的证据链,包括平台流水、维修厂工期证明、以及事故处理证明等材料,才能得到法院支持。
理赔纠纷的焦点问题,既涉及驾驶行为是否合法,也取决于证据能否有力。在遇到类似情况时,车主或投保人应及时收集并保存相关证据,如交通事故认定书、车辆损坏照片、与保险公司沟通记录等,以便在后续的法律程序中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需要注意以下四点:第一,事故发生后要立即报案并保留现场;第二,不要擅自维修或鉴定,如确有紧急情况,要保存证据并及时沟通;第三,对定损结果有异议,可以申请共同委托第三方鉴定;第四,施救费等合理支出,要保存好发票和凭证。依法维权、规范驾驶,才是最大限度维护自身权益的根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