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扩招的危害 你知道1998年专家提出大学扩招的时候,有多少人持反对意见吗?众多老教授都言辞激烈地反对。日本大学扩招带来的危害极为严重。在大学扩招之前,高考的难度与科举相当,全国每年仅有80万大学生毕业,一张公平的文凭,你可以凭借它在体制内为官,也可以到体制外获取高薪。不管之前多么穷困,家里有无背景,在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都有望飞黄腾达。当时的大学生大多来自贫苦家庭,因为他们更迫切地渴望改变命运。哥哥姐姐没考上,弟弟妹妹接着考,父母没考上,子女接着考。而富裕家庭即便再有能力,只要孩子考上大学,就无法与大学生竞争。那时,高考是普通人实现阶层跃升的唯一途径。 然而,1999年大学开始扩招,到2003年毕业时,毕业生人数达到187万。2020年超过1000万,2023年超过1100万,2024年已接近1200万,所有大学生加起来将近3亿人。再过十年,几乎人人都能有大学文凭,即便不学无术也能混到。那些无能又无学识却后台强硬的人,没有文凭反而能进入一些好的岗位。你以为大学扩招是让更多寒门学子鱼跃龙门吗?实际上,大学扩招是让富家子弟不会因学历而失去继承资格。2023年上海烟草局公布的录取名单中,大量专科生赫然在列,众多985和211院校的毕业生惨遭淘汰。如果大学不扩招,这些专科生怎能拿到文凭? 然而,大学扩招的危害不止于此。由于大学生数量增长过快,师资力量和学校资源出现严重问题。大学生数量可以在短时间内增加几十倍、上百倍,但大学教授和科研资源却没有相应增加。无奈之下,大学增设了许多冷门专业和培养成本极低的文科专业。张雪峰就提到过,像人力资源、市场营销、工商管理,还有汉语言文学、语言管理、信息管理、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环境工程等,这些都是近年来增设和扩张的重点专业。对于无数普通家庭而言,这无疑是一场灾难。因为这浪费了年轻人20年的青春和精力,也耗尽了一个普通家庭的财力和希望。如果大学不扩招,这些年轻人早就学一门手艺找工作了,能省学费,还能早就业、早买房、早成家。 大学扩招之后,就迫使所有人都去考大学,结果所有人都成了大学生,这就相当于所有人都不是大学生。大学扩招的第三个危害是社会人才结构失衡。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所需技工远多于大学生。但大学扩招让所有年轻人都心浮气躁,不管自己是否适合上大学,都一窝蜂地涌入大学。考不上大学就复读,复读不行就成人高考,没有人愿意放下身段从事体力劳动,眼高手低,造成蓝领和白领工资倒挂。工地搬砖一个月8000元却招不到人,大学毕业一个月3000元却排队面试,就是这种情况。 大学扩招的第四个危害是社会严重内卷。大学扩招提高了家长的期望。别人家孩子都是大学生,自家孩子也必须是;别人家孩子上985、211,自家孩子也得上名校。于是,家教、复读、择校、家长陪读甚至高考移民现象愈演愈烈。这种竞争从高中蔓延到初中、小学、幼儿园,甚至在胎儿时期就开始了。每年的每一天都成了一生中最关键的时刻。大量学生被折磨成近视、驼背和亚健康,还有学生抑郁甚至自杀。好不容易大学毕业,由于找不到工作,又开始在考研、考博上内卷,导致真正适合搞科研的人没有被筛选出来,反而催生了一批应试教育下的学生涌入实验室。 大学扩招的第五个危害是高校负债严重。一下子增加了几十倍的学生,相应地要增加几十倍的大楼和一系列配套设施。于是,大学领导成了地产商,纷纷大兴土木搞建设。不管学校有没有钱,都去银行贷款,还不上贷款就打学校食堂、校内商业设施和打印店的主意,最后还不是学生买单?有的学校为了筹钱,甚至让企业冠名大楼,玩起了西方社会的捐赠那一套。学校名称越改越大,越改越离谱,能用省名的绝不用市名,能用“华”“国”字的绝不用省名。都说文化是金钱的附庸,当校领导和教授都成了包工头和商业操盘手,都为自己的官位钻营的时候,清正的学术之风就会彻底被资本家裹挟,产生的学者和专家也只会为资本家摇旗呐喊。大学靠的是大师,绝不是大楼,有些大学似乎搞反了。 大学扩招的第六个危害是加剧城乡二元化和贫富差距。大学扩招让农村人都去大城市上学。本来城乡差距就大,为了上大学,农村家庭还要卖猪卖羊,举债交学费,把农村那点可怜的血汗钱都给了城市,交房租、交伙食费,导致城市拥堵,农村空心化,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大学扩招还顺势推高了房价。大学扩招前,绝大多数考不上大学的农村娃就在宅基地上盖房子。大学扩招后,农村孩子一心掏空六个钱包在城市买房,房价不高才怪。我们首先要对金钱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因为你所赚的每一分钱都是你对这个世界认知的变现,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