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今年上半年宣布入局外卖市场,引发外卖行业大战,随后淘宝闪购也入局,并在下半年出现“补贴混战”的情况。
8月25日,据《中国企业家》杂志报道,京东外卖业务核心负责人郭庆加入京东一年多以来首次公开现身,在采访中对“恶性补贴”深感不屑,呼吁从业者理性竞争,关注行业长期命运;并首次表达了对外卖大战、竞争对手和行业终局的看法;也直面了外界对七鲜小厨的质疑声。
京东集团CEO顾问、达达集团董事长郭庆
谈到最近出现的“补贴大战”,郭庆表示,对这波恶性的补贴大战,京东内部有明确结论:京东绝不会掉入单量陷阱,绝不会以冲单量来体现市场地位、制造市场泡沫。
郭庆认为,做外卖这个事至少是以5年、10年为周期的。不要争一时之长短,要在5年、10年、20年的维度来看待业务的发展。
在谈到美团“闪购”的扩张时,郭庆表示即时零售的供给丰富度远远少于电商,商品来源高度依赖第三方商家,品质缺乏管控;售后、服务也缺乏强有力的保障,这对于消费者购买高价值3C产品都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七鲜小厨是否会跟品质餐饮商家“争利”,郭庆表示:“我们的主要餐品是解决20块钱以下(包含配送费)能吃饱吃好的需求,不是去竞争正餐市场。我们十几块钱的餐品,难道还能影响到客单价60块钱的市场吗?我们打击的是干‘幽灵外卖’的那帮人。”
部分采访实录:
《中国企业家》:身在“补贴大战”局中,你看到了什么?
郭庆:首先,我看到了同行对机会的渴望和对错失机会的恐惧。第二,我看到了一些人对于简单重复的路径的依赖。第三,我看到了对于创造长期社会价值,帮用户吃得更好更放心的能力的缺失。
对这波恶性的补贴大战,京东内部有明确结论:京东绝不会掉入单量陷阱,绝不会以冲单量来体现市场地位、制造市场泡沫。
《中国企业家》:京东没有这种对错失机会的恐惧吗?
郭庆:没有。还是那句话,短期内,我们没有争第一的需求,也没有保第一的压力。
《中国企业家》:京东在6月初发过2500万订单战报后,再也没有公布过单量数字。
郭庆:单量数字只能代表我们外卖业务的一些进展。大家关心我们是好事,但我们也有自己的战略定力。一开始,我们就说过,京东做外卖是认真的,这不仅关乎品质与非品质路线的取舍,更有对这个业务的定位和长线思维。
京东外卖推出还不到半年,我觉得,做外卖这个事至少是以5年、10年为周期的。不要争一时之长短,要在5年、10年、20年的维度来看待业务的发展。
现在去评价任何一个平台的未来,都为时尚早。
《中国企业家》:前不久,王莆中(美团核心本地商业CEO)说美团是“被迫反击”,你认为这是一种示弱、委屈,还是想“休战”?
郭庆:我们都是商业战役的指挥员,不管是他还是我,都没有时间、没有必要,也没有资格去委屈。委屈啥?我们的岗位价值不是靠大家的同情分来评估的,是靠最终创造的客户价值、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来评定的。
《中国企业家》:干外卖这个事,你们之间有交流吗?
郭庆:最近没有,我们俩上次见面还是去年,当时在海外,一起参加一个即时零售行业会议。更早些时候,和我的恩师陈亮(前美团最高决策机构S-team成员,已离职)吃过一顿饭,聊了聊之前美团酒店的一些往事。
《中国企业家》:京东向美团发起“外卖大战”3个月后,5月份,阿里突然下场说要投500亿元。听到这个消息时,你在想什么?
郭庆:京东从来没有发起过什么外卖大战,我们就是专注在做自己的事情。我不了解阿里,或者说不完全了解阿里的决策逻辑。
不过,淘宝加码外卖的时间节点,比我们晚了两个月左右,大概在“五一”前。而且淘宝APP里的外卖入口设计,频道页面、营销形式,都和京东基本上是一样的。这说明,淘宝的外卖团队确实是一个学习能力很强的组织。
今年7月底,京东宣布入局生鲜供应链,推出“品质餐饮合营制作平台”七鲜小厨,并启动菜品合伙人招募。
京东宣布七鲜小厨“菜品合伙人”开启招募后已收到超6.6万份报名信息,将尽快推出“菜品合伙人”全国大赛。七鲜小厨首店上线一周,日均订单超过1000单,3日复购率高于平均水平220%,带动周边3公里商圈内数千家餐厅总体订单环比增长12%。
对于近期的外卖大战,京东CEO许冉也曾表示,7月以来行业竞争加剧,京东认为这些过度竞争的行为并未产生模式创新,也未给行业带来增量价值,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扰乱行业价格体系,给商家带来很多困扰,因此是不可持续的。目前,京东主要精力集中在完善平台系统,提升用户、商家和骑手的体验等方面。针对不同地域和用户群体,京东将提供更加精细的促销策略,以提高规模效率、履约效率和系统能力。
8月19日,京东官方发布数据,截至目前,京东外卖全职骑手已突破15万人,公司为他们全部缴纳五险一金且承担所有费用,每人每月平均缴纳约2000元。
京东官方表示,对于全职骑手,京东坚持做到3个100%:100%签订劳动合同、100%交齐五险一金、100%正式员工福利。
审核:魏国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