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赋能生态建设,智慧助力教育发展》 青春赋能生态建设,智慧助力教育发展
2025年7月初,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星火燎原”社会实践队前往山东省济南市,开展以“黄河流域生态与教育协同实践”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通过实地调研、走访采访、生态宣传等多种形式,深入了解黄河流域农村地区的生态变迁、教育发展及居民生活状况,为推动黄河流域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为确保实践活动顺利开展,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星火燎原”社会实践队于6月底召开了黄河流域生态与教育协同实践动员大会。社会实践队长在会上指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国家重大战略,青年学生应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深入基层一线,了解国情民生。实践队成员在会上认真学习了相关政策文件,明确了调研方向和任务分工,并对采访提纲、调研路线、物资准备等进行了细致安排。
7月初,实践队成员抵达山东省济南市,开启为期一周的实地调研。队员们分组走访了多个村庄,采访了农民、退休工人、乡村教师等不同群体,围绕生态环境变化、生活水平提升、教育发展、医疗保障等话题展开交流。在王满仓老人家中,队员们了解到,过去村里多为土坯房、泥路,生活条件艰苦。王满仓回忆道:“以前凭粮票买粮,挣工分换票,紧巴巴的,哪像现在想吃啥买啥。”他表示,如今家家户户盖起了新房,水泥路通到门口,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村头的广场上,队员们与几位老人围坐交流。老人们谈到,过去出行主要靠步行,后来逐渐普及自行车、摩托车,如今部分家庭甚至拥有小汽车,极大提升了出行便利性。谈及饮食变化,受访者普遍表示,粮票时代主食多为窝头、玉米糊,副食匮乏,逢年过节才能吃上肉。粮票取消后,生活水平提升,饮食结构丰富,日常可食用米面、肉类、蔬菜。在采访过程中,实践队成员注意到,扫盲运动对老年群体影响深远。多位受访者表示,参加扫盲班后学会了识字、算账,对生活和生产帮助很大。乡村教师赵玉兰介绍,过去学校条件简陋,孩子们带着小板凳上学,如今教学楼宽敞明亮,教育资源不断丰富。
图为实践队成员在乡村小学调研教育发展情况。 孙徐梓钖 供图
医疗保障方面,村镇普遍有定期免费体检,医保报销比例高,看病就医较为便利。部分老人表示,大病仍需到县城或市区,但总体医疗条件较过去有质的飞跃。退休工人李建国表示:“单位组织退休人员体检,定点医院看病,有医保报销,挺方便。”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变化是本次调研的重点内容。多数受访者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变化有切身感受。王桂兰老人回忆,过去黄河水患频发,洪水威胁大,水质浑浊、泥沙多。近年来,随着国家治理力度加大,退耕还林、植树造林、水土保持等措施成效显著,水质变清,生态环境改善,生活安全感提升。“政府下力气治理,栽树、清淤,看着有成效,咱老百姓支持!”,部分受访者亲身参与过黄河清淤、筑堤等治理工程,更多人通过电视、广播、村里宣传等渠道了解生态治理进展。也有部分老人对生态治理了解有限,主要依赖子女、村广播等间接信息。生态环境改善带来农田灌溉保障,空气质量提升,居住环境变美,生活幸福感增强。部分受访者希望国家继续加强水资源调控,保障农业灌溉和防洪安全。
调研中,实践队成员还关注到农村文化生活的变化。过去娱乐活动匮乏,偶有露天电影、庙会、戏班。现今电视、手机普及,村里定期举办广场舞、文艺晚会等,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张翠华老人说:“爱看教育类节目,像《百家讲坛》,能学知识;也爱看文艺晚会,听听歌、看看舞蹈,觉着生活有滋味。”
通过一周的实地调研,实践队成员收集了大量一手资料,对黄河流域农村地区的生活变迁和生态认知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调研发现,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医疗、教育、文化等各方面条件显著改善,居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生态治理成效显著,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水患减少,生态安全感增强。同时,调研也发现部分老年人对生态治理了解有限,生态文明教育有待加强。实践队成员建议,今后应加大生态宣传力度,提升居民生态保护意识,推动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本次黄河流域生态与教育协同实践活动,不仅让实践队成员深入了解了家乡的变迁,也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未来,实践队将继续关注黄河流域的发展,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贡献青春力量。(通讯员 李佳一)
图为“星火燎原”社会实践队合影 李佳一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