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让旅客享受美好出行——西安铁路局加大运力升级服务保障暑期运输

本报记者杨光通讯员尤艇

“孩子不小心被摔碎的水杯扎了手,工作人员及时给孩子包扎了伤口,还送了小玩具。真心感谢西安火车站的工作人员。”8月19日,贵州旅客雷筱洁说。

2025年暑期交通运输已过大半。近期,西安铁路局西安火车站日均发送旅客30万人次左右。面对每日持续高位运行的客流,西安火车站在加大运力的同时,不断升级和运用科技手段,持续提升在途服务水平。

“与往年不同,今年,各进站口前看不到工作人员手持扩音器调度的场景了。曾经让旅客望而生畏的拥堵长龙,如今变成井然有序的队伍。”西安火车站指挥中心主任董海峰介绍。

今年暑期,西安火车站生产调度指挥中心首次接入地方交警客流管控平台,实现了实时监测车站周边车流情况,提前预测旅客集中到达时间。在生产调度指挥中心,一面巨大的综合监控屏格外醒目。屏幕的高清数字地图上,车站重要区域以红、黄、绿三色动态标注客流量。

“我们采用的这套AI智能测算系统就像车站的‘超级大脑’,能够24小时不间断分析人流汇聚速度、移动方向和峰值时段。”董海峰手指屏幕介绍,当系统监测到某进站口实时客流突破设定阈值时,终端会立即弹出红色预警,该区域也会瞬间“闪红”。预警信息将同步推送到相关工作人员的手持终端上,所有备班工作人员也会从不同方向赶来。不到5分钟,备用通道全部开启,原本可能积压的客流被迅速分流。

“以前全靠眼睛估人数,忙起来顾此失彼。现在系统提前预警,调度精准多了。”西安火车站客运车间助理工程师王婷婷说。

同样,安检区域的变化也让人惊喜。回乡看孩子的贺女士,推着行李箱准备通过安检通道。“现在安检真是又快又方便。”贺女士边说边将双肩包放入安检机,然后站在新型腿部金属探测仪的检测区,系统便开始自动扫描,3秒钟后设备亮起绿灯,全程无须安检员弯腰检查。

在安检操作台后,安检员郑颖正盯着屏幕。屏幕上,贺女士背包内需检测物品清晰可见,其中一瓶200毫升的防晒喷雾被AI智能判图系统用红色方框特别标注。“该系统能在几毫秒内识别超量液体、管制刀具等违禁品,比人工判图快3倍多。”郑颖说,这套系统的判断准确率超99%。

最新暑运数据显示,AI智能测算系统和AI智能判图系统投入使用以来,全站(西安火车站、西安北站)单日最高发送旅客突破30万人次,进站口平均排队时间缩短60%,单个安检口日均通行能力提升至5万人次。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预警,AI技术让每位旅客的出行路更顺畅。

8月16日9时许,西安火车站南售票厅来了多名阿根廷旅客。售票员种晨先是试着用英语和对方交流,对方无人听懂,当种晨拿出每个窗口都配备的多语种翻译机时,这些旅客的眼睛亮了。通过翻译机的有效沟通,种晨快速帮助阿根廷旅客购买了前往成都的车票。通过交谈得知,这是他们游历中国近半年来,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同声翻译机,中国铁路的发展和配套设施让他们眼前一亮。

随着国家免签政策的持续推进,入境旅游热度不断攀升,西安作为历史文化名城,迎来了越来越多的外籍旅客。为提升服务质量,保障外籍旅客顺畅出行,西安火车站和西安北站近期推出多项举措,在语言沟通、货币兑换等方面提供更多支持。

针对近年来外籍旅客不断增多的实际情况,西安火车站、西安北站对一线服务人员开展全员系统性职业英语培训。培训内容以日常服务场景为核心,涵盖购票指引、候车引导、应急帮助等基础用语,通过情景模拟、互动练习等方式帮助工作人员快速掌握实用表达,确保在与外籍旅客交流时能够清晰回应需求,减少沟通障碍。同时,西安火车站售票车间举办“口语王”职业技能竞赛,提高职工口语能力;每个班组配备数名英语较好职工,全方位为入境外籍旅客提供旅游出行推荐服务。

此外,西安火车站、西安北站在硬件设施与服务配置上进一步升级。在原有服务引导台配备双语工作人员的基础上,新增13台多语种翻译机,支持英、日、韩、法、德等多种语言实时互译,旅客只需通过语音输入即可获得精准翻译服务,为自助出行提供便利。候车室配备的智能问答机器人、免费充电桌……这些藏在细节里的科技感,让旅客短短的候车时间变得格外惬意。

指尖轻触屏幕,30秒完成车票改签与座位升级,12306APP会根据实时客流推荐最优换乘方案,让旅客不必为售票窗口的长队焦虑;走进车站,旅客快速通过人脸识别闸机,12306APP里的候车提醒会精准推送检票口信息……服务的持续提升,AI科技的赋能,让旅客出行变得更便捷、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