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不和中国打关税战,和其他的国家、地区、团体都可以打,而且都能如愿以偿。只要不和中国打热战,和其他的国家都可以打,而且都能得到想要的。在这个世界上,中国就是一个特殊的存在。 美国在国际上主导这么多年,现在有个疑问越来越明显:为啥跟别的国家搞贸易摩擦,大多能按自己的想法推进,偏偏到中国这儿,每次都卡壳、遇阻力呢? 其实道理特简单,美国以前跟别的国家打关税战,靠的就是三招——加高额关税、拆供应链、卡技术脖子,就说2025年年初对欧盟加征钢铝关税这事儿,一开始喊着要收25%,欧盟这边刚宣布要对260亿欧元美国商品反制,没过几个月就乖乖接受了15%的统一税率,还答应增加对美投资。 可这套对中国就不灵了,即便美国加征关税,2024年中美贸易额照样逆势增长3.7%,达到6882.8亿美元,气得美国自己的经济学家都算不过账来——耶鲁大学测算显示,美国消费者每年要为关税多掏上千美元。 想拆供应链?美国吆喝着让企业离开中国,结果2025年前五个月,外资反而往中国高技术产业砸了1090多亿元,日本企业更是豪爽,对华投资一下子涨了70.2%。 反观中国装备制造业出口占比已经冲到58.3%,电动汽车、工业机器人这些高附加值产品卖得越来越好,跟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额占比都超过50%了。这哪儿是拆供应链,分明是帮中国产业链做了次"压力测试",结果证明韧性十足。 最让美国憋屈的得是卡技术脖子这招,2019年就把华为列进实体清单,又是断芯片又是禁合作,结果呢?华为不光掏出了自研的麒麟芯片,2025年连型号都敢大大方方标在手机上,鸿蒙系统设备几个月就突破千万台。 看着中国半导体指数2025年8月单月涨了7.6%,美国人估计才明白:卡脖子这招对小国管用,对中国这种有完整工业体系和研发能力的国家,顶多算给技术突围打了剂强心针。 咱们中国的特殊性就在于软硬不吃,美国对付欧盟靠的是市场依赖,对付墨西哥用的是地缘优势,这些在中国这儿都失效了,中国既有14亿人的大市场做后盾,又能自己造从袜子到芯片的大多数产品,美国加关税中国能反制,断供技术中国能自研,想转移产业链企业用脚投票留在中国。 就像2024年数据显示的,中国经常账户顺差占GDP比重降到2.2%,根本不靠美国市场活,反倒是美国在服务贸易上每年从中国赚走265亿美元。 现在美国人该醒悟了,不是他们招数失灵,是中国已经成了全球产业链的压舱石,跟中国打关税战,就像对着自己的最大贸易伙伴挥拳头,最后疼的是自己;想搞技术封锁,等于逼着中国建立独立生态,这个世界早就不是单极霸权时代了,中国这种体量的国家,既买得起美国的大豆,也造得出自己的芯片,既需要全球市场,也能支撑自己的循环。 说到底,美国与其纠结为啥对中国没用,不如早点适应这个事实,在21世纪的全球化里,想靠霸凌当赢家已经行不通了,平等合作才能共赢,搞零和博弈最终只会反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