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许开华全球“捡垃圾”剑指600亿目标 格林美行业领先赴港IPO加速出海

长江商报消息●长江商报记者汪静

“废品大王”许开华,要开始全球“捡垃圾”了。

8月24日,格林美(002340.SZ)公告,公司计划通过发行H股股票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以满足全球化发展需要。

许开华出自新能源行业的“黄埔军校”中南大学。一次访问日本的经历,让他下定决心进入废旧电池回收行业。从废旧动力电池回收起步,迈入动力电池原材料赛道,他将格林美一步步做强做大。

如今,格林美三元前驱体出货量占全球15%以上,四氧化三钴产品出货量占全球20%以上,坐拥全球50%以上超细钴粉市场。

对于未来,许开华十分乐观。其规划,2025—2027年是公司竞争关键期,2027年目标是实现600亿元营收规模。2024年,公司营收为332亿元,这意味着,其要在三年时间里实现营收翻倍。

大学教授“点废成金”

随着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废动力电池、废光伏组件及风机叶片等“新三样”固废问题日益突出。许开华在更早的时间里,就意识到了这一点。

许开华是湖北荆州人,1966年出生,大学就读于新能源行业“黄埔军校”——中南大学。比亚迪的董事局主席兼总裁王传福、三一集团董事长梁稳根、容百科技实控人白厚善、动力电池鹏辉能源创始人夏信德等,都是中南大学校友。

许开华在学术领域深耕多年,曾任中南大学冶金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2000年,许开华代表学校赴日本访问研究。这次访问中,他发现,日本许多做冶金研究的同行,也身兼再生资源的研究。他敏感地觉察到这是一个巨大的产业机会。

2001年12月18日,许开华做出了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决定——辞去教师一职,下海创业。许开华带领团队南下深圳,创立绿色环境材料研究孵化中心,并以“格林美GEM”命名。这三个字母,正是“GreenEco-Maunfacture(绿色环保制造)”的缩写。

彼时,循环经济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许多人对这一新兴领域的发展前景持观望态度。许开华凭借着对行业趋势的精准预判和对环保事业的深厚情怀,毅然投身其中,立志要在这片充满潜力的蓝海中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他办公室里悬挂的对联,也言明了决心:“上联:拆解电子僵尸炼就真金白银;下联:循环城市矿山守护绿水青山;横批:点废成金。”

许开华以技术起家。创业初期,其锚定废旧电池和钴镍废物的回收利用,作为攻坚方向。然而当时,从电子废弃物中回收超细钴镍粉体的技术,只被加拿大等少数国家所掌握。为了打破技术垄断,许开华必须投入大量成本进行研发。公司初期也度过了一段捉襟见肘的贫穷时光。据许开华回忆,那时实验室一年电费就需消耗数十万,交不起只能先拖欠着,员工工资三五个月发一次也是常有的事。

熬到了2004年,许开华团队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突破了循环再造超细钴镍粉末的关键技术。好运接踵而至,2005年,国务院、发改委有关“循环经济”的一系列意见、法规相继出台。格林美成为国内首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之一。

2006年至2008年,格林美营业收入一年上一个台阶,相继突破1亿元、2亿元、3亿元。2010年,格林美登陆资本市场,次年营收达9.19亿元。

赴港上市开启资本全球化

在许开华的带领下,格林美一步步扩张。

2010年上市之初,格林美总资产仅有19.26亿元,而到了2025年3月末,总资产达到了723.2亿元,15年的时间猛增36.55倍。

扩张迅速,与许开华大力布局全产业链密不可分。2012年12月,格林美收购凯力克股权,借此完善钴产品线,打通废旧电池、报废电池材料到新能源电池材料制造的循环产业链,正式切入动力电池前驱体业务。

2016年,格林美联手三星、ATL等国际知名企业,构建“电池回收—材料再造—电池包再造—汽车再装备”的新能源全生命周期价值链。至此,格林美逐渐形成了“城市矿山+新能源材料”双轨驱动的业务模式。

2024年,格林美营业收入已经达到332亿元,净利润达10.2亿元。2025年一季度,公司业绩延续增长,实现营收94.96亿元,同比增长13.67%;净利润约5.11亿元,同比增长12.1%。

8月24日晚间,格林美更是抛出重磅公告,公司拟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公告显示,格林美本次赴港上市,是为满足公司全球化发展的需要,提升国际品牌形象和综合竞争力,更好地借助国际资本市场、多元化融资渠道,助力公司可持续发展及管理。

许开华如此计划,也在情理之中。

目前,格林美在中国8省市以及南非、韩国、印尼等地建设了16个废物循环处理工厂与新能源材料制造工厂,构建了以中国主要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矿山开采体系,绿色发展的足迹辐射世界、纵横中国3000公里,年回收处理退役动力电池占中国总量的10%以上,年回收处理的报废汽车占中国报废总量的6%以上,年回收的镍资源占中国原镍开采量的20%以上。

格林美深度参与全球产业链合作,已与SAMSUNGSDI、CATL、SKOn、ECOPRO、LGC、ATL、Umicore、Sandvik、Kennametal、BYD、中国五矿、广汽集团、青山等全球知名企业展开供应链合作。

2024年年报显示,格林美的动力电池用三元前驱体材料出货量居全球市场第二,占世界市场的15%以上,装配了世界15%的三元电池新能源汽车;3C电池用四氧化三钴产品出货量居世界第二,占世界市场的20%以上;超细钴粉位居世界行业市场第一,占据世界硬质合金市场的50%以上。

在2025年一季度业绩说明会上,作为公司董事长,许开华表示,2025—2027年是公司竞争关键期,公司2027年目标是实现600亿元营收规模,期间公司要练好“内功”。其中,包括完善出海技术体系,应对设备封锁等挑战;优化海外用工,培养本地人才;在海外建设产能,应对中国产能出海挑战等。通过实现技术、人才、专利本土化,实现与中国在全球发展平衡模式。“其后计划向千亿元、300亿美元甚至更高目标迈进。”同时开展国际绿色产业园建设,实现资本全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