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五群善治”增强嘉兴社会治理韧性

转自:嘉兴日报

■记者俞艳婷通讯员朱磊

“小汪,车这么停挡过道,着火了连逃生路都堵死!”近日,秀洲区新塍镇火炬社区工作人员在车库播放村剧,教育违规停车者。这部由社区文艺志愿者自编自导的3分钟村剧《别在车库过道停电动车》,用熟悉的场景、熟悉的面孔,身临其境的观感,让安全教育效果事半功倍。

此类村剧,火炬社区已创作10部,形成独具特色的村社消防安全治理模式。城乡社会治理,群众力量是关键。在嘉兴,志愿者、专职网格员、社会工作者等群体凝聚起基层治理合力,为构建包容、韧性的治理格局注入活力。而以“归集群众意见、发挥群众智慧、汇聚群众力量、回应群众诉求、广纳群众贤才”为核心的“五群善治”品牌,正是嘉兴激活群众力量的特色路径。

“五个环节”发力激发群众自治活力

服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是嘉兴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去年,嘉兴围绕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推出“五群善治”品牌,通过融合社会工作资源,调动社会工作者、网格员、新兴领域党员、志愿者等力量,全面激发群众自治活力。

“‘五群善治’是嘉兴贯彻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实践路径。”嘉兴市委社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走群众路线是“枫桥经验”的精髓,要如何发动好群众、组织好群众、依靠好群众,嘉兴的做法是着力抓好“五群善治”的五个环节,充分把群众力量转化为治理效能。

围绕归集群众意见,出台《进一步提升人民建议征集工作实施方案》,推进征集站点规范化建设,高标准建设人民建议征集直报点建设7个,建立“常态+专题+协同+行动”多维机制,变“被动集”为“主动征”。

围绕发挥群众智慧,构建“一体一厅一亭”矩阵,出台《构建“睦邻嘉”小区治理载体工作方案》,整合公园、凉亭等公共空间,打造“睦邻议事”平台,拓展自治阵地。

围绕汇聚群众力量,推广西山社区治理经验,出台《党建引领社会力量参与城乡社区治理工作指引》,依托“五社联动”培育社会组织,通过党建联建、“百家商会兴百村”、“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发展,扩大服务半径。

围绕回应群众诉求,强化网格员民情感知能力,迭代“141”基层治理体系,充分发挥县级社会治理中心牵引枢纽作用,实现群众诉求和矛盾纠纷“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服务”。

围绕广纳群众贤才,完善社工人才“选、育、管、用”,开展“云梯计划”高级社工人才成长训练营,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社工人才队伍,全市每万常住人口社会工作者资格证拥有人员达54.1人,居全省第二。

紧紧围绕群众主体,“五群善治”从意见收集到诉求回应,从作用发挥到贤才吸纳,打造了载体、畅通了堵点、提高了效率,营造起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良好生态,用密切相连的五个环节,串起一条汇聚群众力量的嘉兴特色路径。

当群众想法变治理办法、参与客体转治理主体、群众力量化治理增量、群众难题成治理命题、社会人才向治理英才转变,嘉兴基层治理的韧性也获得了生长的养料。

各方合力绘就禾城群众治理“热力图”

这个暑假,家住海宁市硖石街道西山社区的三年级学生金芸熙过得特别充实。假期生活不再是单调地跟着奶奶看电视、做作业,而是有45天在社区的“爱心教室”与大学生志愿者和社工,一起做手工和户外拓展,还有150余名同龄人做伴。

这一“爱心教室”在西山社区已连续举办16年。2010年,西山社区党委书记金美凤了解到新居民子女暑期“看护难”后牵头创办,每年暑期免费招收学员,如今已吸引近6000名志愿者服务,惠及学生近5000人次,今年更有社会服务机构主动“送课”。

金美风说,一开始单打独斗,提供服务的多是社区工作人员,后来大学生、老年人、专业社工等社会各方力量都加入进来。在西山社区,社区治理的群众力量,早已从个人发展为团队,社区培育的枢纽型社会组织——爱心联盟,汇集了158家成员单位和2.7万余名志愿者,先后孵化43家社会组织,集聚新居民、老人、小孩的群体需求,定制了“爱、心、家”3大系列特色项目65个,受益群众近20万人次。

一人之力有限,众人之力无穷,“五群善治”从五个环节同步激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活力,越来越多的村、社区聚集起群众合力,形成一张花开满园的群众治理“热力图”。

在平湖市常住人口最多的东湖社区,以“幸福”为核心,由新就业群体、热心居民、新居民等群体组成的14支幸福自治团队成为社区治理好帮手。总人数达3000余人的幸福自治团队分设25个服务团组开展项目化服务,“东湖好邻居”“平舞阿姨”“医心为民”健康服务站等营造了“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社区氛围。

海宁市周王庙镇博儒桥村形成了以“共商筹智、共建筹资、共管筹治、共富筹心”为核心的“党建引领·四共四筹”乡村治理机制,800多户农户无偿提供土地建19个口袋公园,150户农户出资、各方筹资300多万元助力村庄建设,营造了“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户户满意”的良好氛围。

在常住人口约2万人的南湖区七星街道湘城社区,“本地农转居+新居民”融合特征显著,社区的商户、楼道长、党建联建单位等都已成为社区治理的重要力量。从1.2万名新居民中遴选的284名党员骨干任民情联络员,从热心公益群众中培育的210名特长主理人、101名楼道长,以及凝聚13家单位、48家商户等力量构建的“七彩公益圈”,都成为湘城社区的群众力量骨干,带动公益项目实施,提升社区百姓生活幸福感。

如今,嘉兴“五群善治”品牌在党建引领下持续升级,社会力量参与深度不断拓展。从城市社区的“爱心联盟”,到农村的“四共四筹”,让群众从治理“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受益者”,基层治理的“群众基因”愈发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