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华工商时报
近日,“构建普惠保险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国际研讨会”在京举行,专家学者、业内人士围绕普惠产品创新、合作模式、渠道拓展等方面,就普惠保险险种和市场发展的特点、现状和痛点等做了深入探讨。
与会金融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发表《推动普惠保险高质量发展共同谱写普惠金融大文章》主题演讲表示,下一步,监管部门将鼓励广大保险公司继续丰富普惠保险的产品供给,通过加强数据运用、强化监管激励等手段提升普惠保险服务的质效,聚焦防范风险,统筹把握发展和安全,并强调“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坚持守正创新,强化协同联动”。
普惠保险,助益弱势群体,是社会“稳定器”。对小微企业来说,普惠保险更是经济的“助推器”。今年6月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和人民银行联合发布《银行业保险业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六部分16条措施,建立了普惠保险“顶层设计+专项文件+地方实践”的政策体系。
普惠保险主要分为普惠型健康保险,如“惠民保”、小额人身保险、政策性农业保险、巨灾保险、信用保证保险等。浙江、江苏推出信用保证保险“政府+银行+保险”联动模式,即地方政府牵头设立风险补偿资金池,鼓励保险公司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贷款保证保险,发生不良贷款时,由政府资金池和保险公司按比例共同承担风险,如政府承担70%保险20%银行10%,这一创新举措极大地调动了银行放贷和保险承保的积极性,也促进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浙江宁波推出的“小微企业财产保险”统保项目也备受关注,即地方政府通过公开招标保险公司,为辖区内所有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提供统一的财产保险套餐,政府给予一定比例的保费补贴。这种企业集中采购财产保险的方式,类似团购,保费远低于市场价,促进小微企业参保率提高。
深圳、上海推出了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惠民保”,每年保费几十元,提供百万级别的补充医疗保障。深圳前海试点“新市民保险服务中心”,整合租房意外险、灵活就业医疗险等产品,通过政务数据共享实现“一键投保”。这些普惠保险创新产品都备受青睐。
海南、广东普惠保险创新更是走在前面,推出天然橡胶“价格指数保险”、荔枝“气象指数保险”,一旦价格跌至约定水平或持续高温达到标准,系统自动触发理赔,无需烦琐的查勘定损。这极大简化了理赔流程,特别适用于分散、遥远的农村地区。
然而,普惠保险面临着可持续性问题、风险控制难、消费者认知不足、产品同质化等挑战。各地普惠保险实践表明,从人们实际需求出发,加强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技术创新、降低成本、精准定价,打造真正既普且惠的保险产品,“简单、透明、触手可及”,真正助益企业、个体、社会才是根本。
此外,在政策参与引导、市场机制激活、产品模式不断创新、科技精准赋能下,普惠保险可以实现“政府可承受、企业可持续、群众有获得感”的多赢。普惠保险发展,政策支持很关键。普惠保险初期发展难,需政府适时介入,通过风险分担、保费补贴、数据开放、信用背书等方式催化市场成熟。未来保险公司与政府部门、银行、互联网平台、农业合作社、社区组织等或将形成生态联盟,多方发力共同促进普惠保险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