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改革报
□王艳艳
职业教育作为与产业发展联系最紧密的教育类型,其产教融合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关系着技能人才供给质量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配度。当前,全球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催生了大量新型职业岗位,对复合型、创新型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提升。在此背景下,产教融合被赋予“构建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的核心引擎”“打通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关键纽带”等战略定位,已成为国家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
当前,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在国家战略引领下呈全面深化态势。《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明确,到2025年培育1万家以上产教融合型企业,形成“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组合的激励政策。202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以9处“鼓励”、23处“应当”强化企业办学主体地位,提供税收优惠等制度保障。截至目前,共计下达312亿余元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资金,国家发展改革委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等推动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的建设。在实践层面,国家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已覆盖轨道交通、新能源等重点领域,如中国中车牵头的轨道交通装备共同体已实现产业链资源的深度整合;第二批6个国家市域产教联合体通过政校企协同形成了“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些进展标志着产教融合正从政策驱动向深度共生演进,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尽管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在政策驱动与地方实践中呈多维推进态势,但在向纵深发展过程中,制度设计的模糊性、主体协同的阻滞性及生态构建的失衡性等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一方面,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法律属性、权责边界及资金机制缺乏明确界定,导致实践中出现了“概念泛化”与“执行碎片化”的问题,部分地方共同体因政策激励不足导致实质性推进缓慢,部分领域(如互联网服务)出现了同质化竞争。另一方面,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内生动力不足,“校热企冷”现象普遍。中小型企业更倾向于短期技术合作而非长期人才培养,部分试点城市政策对大型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的支持力度不足,无法有效调动企业的积极性。这些系统性障碍不仅制约着教育链与产业链的精准对接,更导致部分实践陷入了“表面化融合”“政策性悬浮”的困境,亟需从制度建构与运行机制层面进行深度解构。
针对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困境,需聚焦制度创新与生态重构的双重维度,从政策保障、校企协同、技术赋能等方面提出针对性解决路径,破解政策落地难、企业参与少的现实梗阻。
完善政策设计与法律保障。在法律层面,面对当前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缺乏明确法律属性的问题,应加快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促进法的立法进程,明确共同体的法人地位、权责边界及争议解决机制,将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义务与权利以法条的形式固化,并配套免责条款降低企业实训的安全风险。政策激励需形成“组合拳”效应,在现有政策的基础上细化落地细则。税收方面,可适当提升产教融合型企业的教育费用附加抵免比例,并将适用范围拓展至中小企业。土地政策上,可以基于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划拨用地年限,允许企业以技术入股的方式参与基地运营分红。此外,需建立跨部门协同监督机制,由教育、发改、人社等部门联合成立产教融合督导委员会,对政策落实情况实行月调度、季评估、年考核。将企业参与度、人才培养适配率等指标纳入地方政府的绩效考核范畴。
深化校企协同与利益共享。为破解“校热企冷”的结构性矛盾,需构建长效机制,打破短期合作的表层模式,转向资源互通、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深度融合。鼓励企业与院校合作打造动态平衡的协商机制,涵盖知识产权归属、培训收益分成、科研成果转化等核心要素,既保障企业在设备投入、技术传授等方面的合理回报,也确保学校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教学资源优化等方面的成效。在此基础上,引导校企合作模式超越传统的实习实训合作,重点推动联合研发中心、共建课程体系、共组教学团队等深度合作形态的构成,促进企业实践资源与学校教育资源的有机整合,使企业生产场景自然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学校的科研优势有效服务企业的技术升级需求。
强化区域特色发展。不同区域在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发展阶段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推进产教融合必须立足这种差异性,构建与区域经济结构相契合的特色体系。对此,各地需深入研判自身的产业优势与转型方向,将产教融合的重心与区域主导产业、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紧密绑定,在专业布局、课程设计、培养模式方面形成独特定位。通过整合区域教育资源、产业资源与创新资源,打造具有辨识度的产教融合品牌,既能避免资源浪费与低水平重复建设,又能使职业教育真正成为支撑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实现产教融合从统一模式向多元特色的深度转型。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依托甘肃省“工业强省”战略和兰州新区绿色化工、新能源等主导产业布局,牵头组建兰州新区产教联合体,以兰州新区九大主导产业为核心建立技术攻关机制,在精细化工、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开展协同创新,实现产业需求导向与区域资源整合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不仅避免了同质化竞争,更使职业教育成为驱动区域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是打通教育链与产业链、促进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精准匹配的关键枢纽,更是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未来,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将从分散化实践走向系统化生态,最终形成教育赋能产业升级、产业反哺教育提质的良性循环。
(作者系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