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中美贸易战,现在已经不是什么芯片,加税,逆差的问题了,现在美国就是一门心思想要强

中美贸易战,现在已经不是什么芯片,加税,逆差的问题了,现在美国就是一门心思想要强迫中国,参加对俄罗斯的围剿,一旦中国上当,等俄罗斯垮了,美国就可以举全西方之力对付中国了。 美国从2022年开始就不断施压中国加入对俄罗斯的制裁,乌克兰冲突爆发后,华盛顿通过外交渠道要求北京切断与莫斯科的经济联系。国务院官员多次在国际会议上提出这一需求,强调如果中国配合,西方能更快削弱俄罗斯经济。拜登政府利用贸易工具威胁中国企业,涉嫌帮助俄罗斯规避限制的公司面临额外关税。特朗普时期遗留的关税机制被激活,对进口商品征收更高税率,目的是迫使北京选边站队。欧洲国家被拉进来,德国和法国等表达对俄罗斯能源依赖的担忧,但也承认本土产业离不开中国市场。 美国情报显示,中俄边境贸易持续活跃,能源和原材料交换频繁。2025年压力升级,特朗普回归后宣布对继续与俄罗斯交易的国家征收高关税,声称这是维护美国利益的步骤。中国企业如华为面临供应链中断,但转向本土替代品应对。美国的策略参考历史经验,比如上世纪80年代对苏联的封锁,通过金融和技术通道逐步施压。国会听证会上官员指出,俄罗斯经济如果崩溃,西方资源就能转向应对中国崛起。这一施压在2025年持续,但中俄贸易虽有所放缓,仍保持增长,显示制裁效果有限。 美国想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各个击破,先搞定俄罗斯再集中对付中国,但现实没那么顺利。中国没有公开支持俄罗斯,却保持贸易合作,用人民币结算石油天然气等,削弱了美元主导的制裁效果。欧洲国家表面上跟美国走,但内部损失大,能源价格上涨影响民生。俄罗斯经济转向亚洲市场,卢布稳定下来,没像预期那样崩盘。 中国在其他地区扩大影响力,比如促成沙特和伊朗和解,降低美国在中东控制力,还在非洲拉美投资基础设施,朋友圈越来越广。华为等公司开发自主芯片后,反过来限制关键材料出口,让西方也感受到供应链压力。美国官员讨论调整方案,但盟友协调越来越难。 特朗普2025年上台后继续关税政策,却承认某些措施有局限性。拜登退休后专注私人事务,偶尔反思地缘复杂性。中国科技投资持续增长,推动创新独立。俄罗斯维持国家稳定,通过贸易协议稳住经济。整体看,美国的隔离策略没达到预期,中国稳扎稳打扩大影响力,避免落入陷阱。 话说回来,这场贸易战从2018年打到现在,已经超出单纯的经济范畴,变成地缘战略博弈。美国一开始针对芯片加税逆差,但后来发现中国韧性强,产业链完整,封锁没那么容易奏效。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美国看到机会,想拉中国下水制裁俄罗斯,算盘是先弱化中俄联盟,再单独对付中国。但中国看得很清楚,不上这个当,继续中俄贸易,2023年双边贸易额创纪录,2024年还增长,尽管2025年有点放缓。 俄罗斯能源出口转向中国和印度,经济没垮,美国的制裁效果打折。欧洲跟着美国走,但德国车企法国奢侈品离不开中国市场,真要脱钩他们自己先受不了。中国反过来在科技上自力更生,麒麟芯片等突破让美国断供落空,还限制镓锗出口,反制西方。 美国历史上有过类似手段,对苏联日本用过经济压力,但中国经济规模大,市场广阔,不一样。美国越急,说明招数不灵,中国只要稳住,继续发展科技扩大朋友圈,时间长了美国自己扛不住。历史经验显示,大国竞争拼耐力,不是一时胜负,中国不犯错,美国围堵只会自找麻烦。坚持自己的路,才是聪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