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开国少将回乡时,发现村民们正在砍树炼钢,就忍不住提醒道:“再不种树,等山没了水臭了,你们就啃石头喝西北风去吧!” 1959年,张爱萍回四川达州的老家省亲,一下车,看到的场面让他心里咯噔一下。 漫山遍野,不再是他记忆里郁郁葱葱的模样,很多山头都秃了。乡亲们,无论男女老少,一个个都跟打仗似的,热情高涨地砍树,然后把木材塞进一个个土法建造的小高炉里。黑烟滚滚,火光冲天。 “同志们,这是在干啥子嘛?”将军拉住一个乡亲问。 “报告首长!响应号召,大炼钢铁,要超英赶美!”乡亲的回答,嗓门洪亮,满是自豪。 将军听完,眉头拧成了个疙瘩。他走到那些“小土高炉”跟前,扒拉开一看,炼出来的都是些黑乎乎、根本没法用的铁疙瘩。他再回头看看那些光秃秃的山,心里真不是滋味。 乡亲们围过来,热情地向老家的将军汇报“战果”。可张爱萍将军没说表扬的话,反而脸色凝重,指着那些被砍光的山头,几乎是吼了出来:“你们把树都砍了烧了,炼出这些废铁疙瘩,有什么用?再不种树,等山没了水臭了,你们就啃石头喝西北风去吧!” 大家干劲正足呢,你一个大将军怎么说这种“泄气”的话?很多人不理解,甚至觉得他思想“右倾”了。 那个年代,大家心里都憋着一股劲,想让国家快点富强起来。这种心情,我们完全能理解。但问题是,发展不能靠一腔热血和违背自然规律的蛮干。 “大炼钢铁”的初衷是好的,想用“全民总动员”的方式,把钢铁产量搞上去。可结果呢?砍了大量的树木做燃料,炼出来的绝大部分是劣质的“土铁”,根本不能用于工业生产。不仅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更严重的是,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 张爱萍将军的那句话,说白了,就是把一个最朴素的道理摆在了台面上:山林是老百姓的“绿色银行”。 树没了,水土就会流失,土地会变得贫瘠,种不出粮食。水源会枯竭、被污染,连喝口干净水都难。到那个时候,你手里就算有再多的“铁疙瘩”,又有什么用呢?填不饱肚子,解不了渴。这不就是“啃石头喝西北风”吗? 他这一嗓子,吼出的是一个最基本的常识:人,终究是靠天靠地吃饭的。 违背了自然规律,最终受惩罚的,还是我们自己。 将军的担忧,在后来几十年的发展中,或多或少都得到了验证。我们确实走过一段弯路,为了追求GDP的快速增长,一度忽视了环境保护。一些地方,山被挖空,水被污染,空气质量下降。 小时候,老家村子后面的山也是光秃秃的,一下大雨,山上的泥水就哗哗地往下冲,把田都给淹了。村里的河,水也越来越浅,越来越浑。那时候的人们,日子过得紧巴巴,想的就是怎么多打点粮食,多赚点钱,很少有人会去想山秃了、水脏了会怎么样。 但好在,我们醒悟得不算太晚。 特别是最近这十来年,风向彻底变了。那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口号,可以说是深入人心。这可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 就拿最新的数据来说。根据国家林草局在2025年初发布的数据,中国的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了24.02%。我们用几十年的时间,人工造林的规模稳居世界第一,等于给咱们国家重新披上了一件“绿色外衣”。 还有,国家公园体系的建立,也是一个标志性的大事。从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到三江源国家公园,我们正在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生态。这些地方,不再是随便开发的“原料产地”,而是需要我们子孙后代去瞻仰和感恩的“自然遗产”。 我们确实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挑战依然严峻。这几年全球越来越频繁的极端天气。去年夏天,南方的暴雨和洪水,还有北方一些地区的持续干旱,这些都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根据应急管理部发布的数据,仅2024年,各类自然灾害就造成了全国近亿人次受灾。 这些灾害,表面看是“天灾”,但背后或多或少都有“人祸”的影子。全球气候变暖,生态系统脆弱,这些都加剧了自然灾害的破坏力。 所以,张爱萍将军那句“啃石头喝西北风”,在今天的语境下,有了新的含义。 这个“石头”,可能不再是土高炉里炼出的废铁,而是那些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来的短期GDP。是那些看起来很漂亮,但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项目。 这个“西北风”,也不再只是字面意思,而是生态失衡带来的恶果。这些代价,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沉重。 说到底,将军的警告,是在提醒我们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发展的目的是什么? 是为了让一小部分人过上好日子,还是为了让所有人,包括我们的子孙后代,都能在一个健康、安全的环境里,有尊严地生活?答案不言而喻。 他用一句最朴实、甚至有点刺耳的大白话,为我们指明了一条穿越时空的真理。这个真理就是:敬畏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才是我们安身立命、永续发展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