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层绝对有高人!“解放台湾”的战略战术围着围着就形成了。大陆“围而不打”就是把对手逼到墙角还不急着出手。美日在那边叫嚣支援,实际上也就是光说不练的假靶式。 不少人心里都犯嘀咕,觉得解放台湾就该是雷霆万钧的快仗。可实际上,大陆这盘棋下得比咱想象的更精妙 ——"围而不打" 不是没动作,而是把对手逼到墙角还不急着出手,这种慢火炖的持久战,才更显战略智慧。 7 月刚过,商务部一纸公告就把 8 家台湾企业列入了出口管制黑名单,汉翔航空、台船这些岛内军工巨头全在其中。 别小看这招,台湾每年光稀土进口就花 6000 亿新台币,而这些被禁的 "两用物项" 恰恰是军工和高科技产业的命门。 台湾大学教授苑举正说得明白,这拳直接打在台湾的 "七寸" 上,没有大陆的关键材料,岛上的无人机、军舰造到一半就得停工。 经济上的围堵更狠,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预测,2025 年台湾经济增长率可能跌到只剩 0.16%,罪魁祸首就是关税冲击和两岸贸易受限。虽然台湾对大陆出口依赖度降到 28.35%,但大陆仍是它最大的顺差来源地。 更要命的是半导体产业,占台湾对美出口 40% 的芯片产业正被美国 "CHIPS 法案" 掏空,台积电被迫去美国建厂,岛内专家警告这会让台湾失去最后的产业优势。 这边大陆刚掐紧稀土供应,那边美国就给台湾加征 32% 的关税,民进党当局夹在中间两头受气,老百姓的钱包却越来越瘪。 军事上的压力更是常态化,4 月的 "海峡雷霆 - 2025A" 演练里,山东舰航母编队直接开到台岛以东,陆军远程火力精准打击模拟港口目标,空军战机在海峡建立打击阵位。 这种演练早已不是象征性的,而是实打实的封控预演 —— 从夺取制空权到封锁要道,解放军把 "围" 的动作练得越来越熟。 对比之下,美国对台军售简直成了笑话:270 万发 1983 年的过期弹药、发霉的防弹板,还有高达 205 亿美元的军售欠款拖了十年都没交付。民进党花大价钱买的不是安全,而是美国画的大饼。 外交上的孤立更是步步紧逼,蔡英文上台后,台湾的 "邦交国" 从 22 个降到只剩 12 个,中美洲的巴拿马、萨尔瓦多这些昔日 "友邦" 全跟大陆建交了。 美国 2020 年搞的 "台北法案" 想威胁小国不准断交,结果根本没人理,现在连梵蒂冈都开始跟大陆眉来眼去。 国际上更没人敢挺台湾,企业改标注、机构拒参会成了常态,所谓 "国际支持" 不过是民进党自欺欺人的幻觉。 这就是大陆的高明之处:不搞硬碰硬的对抗,却用经济、军事、外交的组合拳慢慢收紧包围圈。军工企业缺材料、支柱产业被掏空、外部支援靠不住、国际空间被压缩,台湾就像被温水煮的青蛙,等反应过来时早已跳不出去。 美日嘴上喊着 "支援",实际连像样的动作都没有 —— 美国忙着薅台湾芯片产业的羊毛,日本连自己的稀土都靠大陆供应,谁会真为台湾拼命? 说到底,"围而不打" 不是消极等待,而是最务实的战略选择。它避免了战火纷飞的代价,却用更精准的手段瓦解着 "台独" 的根基。 当台湾的经济民生越来越依赖大陆,当外部势力的承诺一次次落空,当解放军的演训变成家常便饭,统一的天平自然会倾斜。这种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智慧,可比单纯的武力解决高明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