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39年,日军少将被击中腹部,军医为了取出子弹,只能切开他的肚子,谁知一发炮弹

1939年,日军少将被击中腹部,军医为了取出子弹,只能切开他的肚子,谁知一发炮弹正中屋顶,房屋瞬间坍塌,碎石灰尘顿时灌满了他的肚子! 中村正雄,1939年的时候,是日军里响当当的一号人物,挂着少将军衔。他带的部队,是日本第五师团,有个外号叫“钢军”。这名头可不是吹出来的,从咱们的东北,到华北,这支部队手上沾满了血,凶悍得很。中村正雄本人,更是以心狠手辣著称,在日本高层眼里,简直就是一把无往不胜的“万能钥匙”。 1939年12月,地点是广西的昆仑关。这地方是南宁的门户,战略位置有多重要,不用我多说。当时,为了拿下这个地方,中国军队已经和日军死磕了好几天,双方都打到了筋疲力尽的节骨眼上。 这时候,日军高层把中村正雄这张王牌给打了出来,派他去增援被我们打得快散架的第21联队。中村正雄心里估计也是信心满满,觉得凭着自己的“钢军”,拿下昆仑关不是手到擒来的事儿? 可他没想到,这趟昆仑关之行,会让他成为一个载入史册的“倒霉蛋”。 他带着队伍急行军,结果走到半道,就被我们给埋伏了。紧接着,他收到了前线21联队发来的一封让他匪夷所思的电报。电报上说,他们弹尽粮绝,顶不住了,准备烧掉军旗。 “烧军旗”这三个字,对当时的日军来说,分量太重了。他们的军旗,都是天皇亲手授予的,是军魂的象征。军旗在,编制就在。烧旗,就等于宣告全军覆没,是奇耻大辱。 这下中村正雄彻底急了,决定亲自跑到最前线去督战。就在他赶到七塘附近时,我们早已埋伏好的国军又给了他当头一棒。一阵枪林弹雨中,一颗子弹很不客气地钻进了中村正雄的左脸。还好只是皮肉伤,没伤到脑子,这位47岁的少将只是破了相。 部下都劝他赶紧撤下去养伤,可中村正雄这人,打仗确实有股子狠劲。他觉得这是个“鼓舞士气”的好机会,捂着流血的脸,非要带伤冲锋。你还别说,他这么一搞,日军的士气还真提振了一下,第二天硬是冲到了八塘。 站在八塘,看着不远处的九塘,中村正雄心里盘算着,只要再加把劲,就能跟第21联队会合,昆仑关就稳了。 然后,他就干了件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蠢事。 他把队伍拉到一片开阔的草地上,整整齐齐地列队,自己站到前头,开始训话动员。 这场景,是不是特熟悉?像不像电影里那种反派死于话多的经典桥段?他可能还想复制前一天带伤冲锋的“高光时刻”,再给士兵们打一针鸡血。 可惜,他没能成为自己剧本里的英雄,却成了我们观察哨里的“活靶子”。 当时负责这片防区的是荣1师第3团的团长郑庭笈。他从望远镜里看到这伙日军在开阔地搞“团建”,中间那个穿着打扮明显不一样、唾沫横飞的军官,立马判断出这是条大鱼。郑团长哪会放过这种天赐良机,当即下令:“给我往死里打!” 一时间,炮弹和机枪子弹像雨点一样泼了过去。正在慷慨陈词的中村正雄,话还没说完,肚子上就“噗”地开了一个血洞,当场就昏死过去。 这一次,可就不是破相那么简单了。等他醒过来,人已经快不行了,脸色白得像纸。随行的军医急得满头大汗,这情况太棘手了。子弹在肚子里,不取出来,迟早会失血过多而死。可要取出来,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战场,连个干净的地方都没有,随时可能挨炮弹,怎么做手术? 军医们没辙,只能先简单包扎,拼死拼活把他抬到九塘附近一所小学的草房里,临时搭了个手术台。天色已经黑了,军医们点着微弱的灯光,颤抖着手,切开了中村正雄的肚子。 就在他们找到子弹,准备取出的最关键时刻,你说巧不巧,我们的一发迫击炮弹,跟长了眼睛似的,不偏不倚,“轰”的一声,正中屋顶! 整个草房瞬间就塌了。 军医反应快,下意识地扑在中村正雄身上想护住他,但已经晚了。屋顶上的碎石、茅草、灰尘,混合着炮弹的硝烟,劈头盖脸地砸下来,顿时灌满了中村正雄刚被切开的肚子!本来就消毒条件极差,现在肚子里直接被“填了料”,神仙也难救了。 军医们顾不上危险,赶紧把人转移到另一处民房,手忙脚乱地清理他肚子里的“杂物”,再把子弹取出来。手术一直折腾到晚上8点多才结束。 手术是做完了,但中村正雄的命,没能保住。第二天,也就是1939年12月25日的凌晨,这个不可一世的“钢军”将领,在极度的痛苦和屈辱中咽了气。 后来有些日军战史把这事归结为“意外”,觉得又是中弹又是房屋倒塌,太巧了。但他们不知道,这根本不是什么意外。从中村正雄在草地上训话被发现,到他手术时那微弱的灯光被我军炮兵捕捉到,这一切,都在郑庭笈团的严密监视之下。 中村正雄一死,日军在昆仑关的最后一点士气也彻底垮了。我军趁势发动总攻,于12月31日成功收复昆仑关,取得了著名的“昆仑关大捷”。此役,我们击毙日军4000余人,而中村正雄,也成了这场大捷中被我军击毙的最高级别日军军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