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8月22日,当K1071次列车缓缓驶入怀宁站时,52岁的党员列车员查正东早已守候在车门旁,深蓝色的制服已被汗水浸湿,却依然微笑着迎接旅客。这位退伍军人自2007年值乘该列车以来,已在这条线路上坚守了18个酷暑。
这趟列车不仅是出行工具,更成为连接城乡的“致富桥”。查正东发现,怀宁至宿松沿线常有务农乡亲挑着蓝莓、板栗、瓜蒌子等农产品进城赶集。如今,乡亲们的行囊越来越满,从零星农副产品变成成箱的特色商品。每当这时,查正东总会主动化身“临时搬运工”,帮忙将沉甸甸的特产搬上车。
更贴心的是,他还准备了小本子,记录城里市场的价格波动和畅销品类,遇到带货的乡亲就主动分享信息。“前两天安庆市场的蓝莓价涨了两成,你们这筐新鲜的肯定好卖”“到站后乘坐这个公交车更方便”……这些实用的信息,让乡亲们的销售之路更加顺畅。
在车厢内,查正东会根据不同蔬果特性规划摆放位置:蓝莓怕压,离通道远一些;板栗较沉,放车厢连接处;瓜蒌子耐放,码在座椅下方。这些细致安排,让乡村特产在旅途中保持最佳状态。
同样在这趟列车上,车辆乘务长姚大庆十余年来利用休息时间,为家乡桐城的“桐城小花”茶叶奔走推广。他从最初带着茶叶样品拜访茶客,到用手机记录茶山风光和制茶过程,用心讲述茶叶背后的故事。如今,“桐城小花”已走进城市商超,茶农人均年收入较十年前翻了三番。
查正东在车厢内的热情服务和姚大庆在车厢外的奔走推介,虽然岗位不同,却共同架起了城乡产销“连心桥”。这趟列车已成为激活乡村经济的“流动驿站”,在钢轨延伸处,书写着城乡融合发展的新篇章。
大皖新闻记者刘旸通讯员吴蓉汤轶洋蒋传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