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卫中
恰巧,松脂从树上滴下。恰巧,一只蚊子飞过。然后,历经千万年的地层演变,一段昆虫琥珀诞生的故事,就这样完成。湿地博物馆的自然小课堂上,孩子们完全沉浸在苏苏老师的故事里,难以相信大自然竟发生过如此神奇的事情。
故事讲完,回到现实。苏苏老师告诉同学们,今天,将借鉴大自然的神工,一起动手制作人工“琥珀”。
人工“琥珀”,用的不是松脂,而是松香。也不需要千万年的漫长等待,只包括融化和凝固两个简单的环节。
事先录制好的视频,苏苏老师一边播放,一边讲解。酒精灯、小烧杯、半个鸡蛋壳,她一件件介绍着实验器材的用途和使用方法。将融化的松香倒入蛋壳,把小甲虫放进融胶,待冷却后剥开蛋壳,她一步一步地讲解操作的要点和注意事项。视频结束,一颗半个鸡蛋形状的人工“琥珀”出现在大家眼前。晶莹剔透的“琥珀”中,小甲虫清晰可见。
这间小课堂,是月月周末最喜欢的去处。听老师讲湿地、讲候鸟、讲神秘的潮汐树;跟着老师学草木扎染、学剖蚌取珠、学拓印树纹。大自然的无穷奥秘,一次次吸引着她灵动的眼睛,一次次点燃她奇妙的遐想。
此刻,酒精灯绽放出蓝幽幽的火焰,松香块在烧杯里缓缓融化,松脂特有的甜香气味在课堂里悄然弥散。月月和她的同学们,正式开启一趟人工“琥珀”的创造之旅。
月月记住了老师强调的要点,动作麻利而干练。她选好心形的纸质模具,小心地铺上一层蜡纸。又从标本盒中,挑出一只小小的蓝蝴蝶,轻柔地抹平它那对薄如蝉翼的翅膀。她心中早有计划,要做一个蓝蝴蝶的心形琥珀。
屏住呼吸,月月将蓝蝴蝶稳稳放至蜡纸中央,然后小心翼翼地倾倒熔融的松脂。那金黄的液体,如汩汩溪流淌过蝴蝶的身躯,轻柔而彻底地将它包裹起来。
待到松香冷却凝固,蜡纸内便躺着一方混浊的黄色晶体。月月取出这尚带温热、方糖似的物件,拿起铅笔刀细细削磨它的棱角。起初,它粗糙而模糊。但当月月用棉球蘸上酒精,一遍遍擦拭那不透明的表面时,奇迹渐渐显现,被金色包裹的小蝴蝶,隔着凝固的松脂与时光,轮廓越来越清晰。笼罩标本的迷雾被酒精拭去,它通体变得亮澈晶莹。光线下,蓝蝴蝶栩栩如生,薄翅完好如初。
“瞧,它像住在金子里!”邻座的好友得意地举起自己的作品,一只被黄澄澄松脂裹住的小甲虫,正晶莹生光。
都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同学们每个人拥有了一方寄托心愿的“琥珀”。
看着同学们写满成功喜悦的小脸,苏苏老师温柔地进行课程总结:孩子们,看看你们手中的“琥珀”。大自然用了千万年才完成的奇迹,你们用耐心和细心,在今天也创造了出来。它们虽然不像地下的琥珀那样古老,但一样锁住了一个瞬间,这是大自然奇迹的小小回声,非常值得我们好好珍惜。
回到家,月月把蓝蝴蝶“琥珀”轻轻放到书架上,端详着,她的心轻轻跳动。想起老师讲过的故事,深埋地下的昆虫琥珀,让后世的人们得以惊喜地窥见远古生命的秘密。那么,自己手中这颗小小的心形“琥珀”,会不会也是一颗微小的“时间胶囊”呢?里面封存的,不仅仅是只漂亮的蓝蝴蝶,还有这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教室里浓浓的松香味道,同学们眼中闪烁的对自然的好奇,以及自己这份小心翼翼和满心期待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