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视网膜脱落合并心脏支架术后求医遇困,上海四一一医院多学科协作“护心复明”

63岁的高度近视患者叶先生今年遭遇双重健康危机——接受心脏支架手术一个月后,又发生左眼视网膜脱离。所幸,他在上海四一一医院得到多学科协助救治,目前恢复良好。

5月初,叶先生因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接受上海四一一医院心内科主任胡高频团队的急诊心脏支架手术。6月,他左眼突发视网膜脱离导致完全失明。此后一个多月,叶先生辗转多家医院,均因“心脏支架术后时间过短、手术风险过高”被婉拒。

但眼科手术又刻不容缓。当视网膜脱离即将进入>60天的陈旧性阶段,陈旧性网脱(脱离超6周)伴随视网膜僵硬、增殖膜形成,复位成功率不足40%。

7月中旬,叶先生带着最后希望来到四一一医院眼科主任医师刘杰诊室。面对这一棘手病例,眼科团队迅速启动多学科协作机制:连夜完善病人眼部B超、OCT等专项检查;紧急对接心内科,全面调取心脏手术资料及用药记录;组织院内多学科会诊,邀请心内科、麻醉科专家共同评估手术可行性。最终确定“晶体摘除+视网膜修复+硅油填充”一期手术方案,人工晶体植入留待二期实施,以最大限度降低手术对心脏的负荷。

眼科主任徐泽全坦言,病人心脏植入支架手术不久,高度近视与严重的瞳孔粘连,手术难度极大。视网膜修复术属于限期手术,若推迟至心脏支架植入1年后手术,病人可能出现永久性失明。

心内科主任胡高频介绍,这个病例对心内科的考验在于,急性心肌梗死支架术后早期做眼科手术,如何在“缺血风险”与“出血风险”之间寻找到平衡点。心梗支架术后1年内需每天服用抗血小板药,预防血栓形成,如果过早停用抗血小板药,支架内血栓风险明显增加,一旦发生,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而不停抗血小板药,则有较大的术中出血风险。

心内科与眼科会商后提出:眼科手术推迟至心梗支架术后满3个月时进行,在停用双联抗血小板药4-6天手术,术后一旦确认无出血风险,尽快恢复服用抗血小板药。同时,做好停用抗血小板药期间发生支架内血栓的应急预案,随时做好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准备。

8月8日,眼科、心内科、麻醉科三科协同,保障这场高难度手术。面对眼球软化、前房过深、瞳孔粘连、视网膜僵硬皱缩四大难题,徐泽全在90分钟内精准完成系列关键操作:精细分离虹膜—晶体粘连重建手术通道,超声乳化摘除混浊晶体,玻切清除增殖膜后用重水推开皱褶视网膜,最终用激光封闭裂孔并精准注入硅油固定网膜。

术后第一天,叶先生左眼已能看清眼前手指,术后第七天可识别医生面部轮廓,术后两周,在硅油填充状态下视力达到0.05。

徐泽全表示,手术成功得益于分期手术策略、改良瞳孔成形技术、心内科定制抗凝方案及全麻下循环稳定管理四大关键举措。此次心脏支架术后超70天陈旧性网脱复明手术的成功,是多学科协作的典范。

目前叶先生恢复良好,预计3-6个月后返院接受二期硅油取出与人工晶体植入手术。

栏目主编:张骏文字编辑:张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