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半年报犹如一面镜子,清晰映照出行业发展的态势与潜藏的问题。平安银行2025年半年报的发布,吸引了无数目光,也引发了业内对股份制银行未来走向的深度思考:在当前复杂的经济环境下,股份制银行是否正面临着共同的挑战? 平安银行半年报:数据背后的隐忧 平安银行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93.85亿元,同比下降10.0%;净利润248.70亿元,同比下降3.9%。净息差1.80%,较去年同期下降16个基点 ,受市场波动影响,债券投资等业务非利息净收入下降。从数据来看,业绩下滑明显,而这并非个例,众多股份制银行在近年来都面临着类似的营收与利润增长困境。 对公贷款业务:增速放缓,竞争加剧 未来三年,经济环境很可能延续2020 - 2024年的主要特征,中央和地方政府成为加杠杆主力,住户和城投企业停止加杠杆甚至去杠杆,非城投企业可能再次进入去杠杆阶段。这直接导致对公贷款业务增速缓慢。国有大行凭借强大的信用背书和规模优势,积极争夺优质客户资源,不断挤压股份制银行的市场空间。股份制银行在对公业务领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如何在有限的市场份额中寻求突破,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零售业务:不良率攀升,扩张遇阻 在零售业务方面,平安银行面临着不良率持续上升的难题。上半年尽管不良贷款率1.05%,较上年末仅下降0.01个百分点,但不良贷款生成率仍维持在1.64%。其他股份制银行也存在类似情况,如民生银行个贷不良率、平安银行信用卡不良率均有不同程度上升。在这种形势下,各股份制银行纷纷主动放慢零售业务扩张脚步,以控制风险。曾经被寄予厚望的零售业务,如今却成为了业绩增长的制约因素。 净息差困境:收入承压,盈利艰难 净息差收窄是股份制银行面临的另一大挑战。市场利率下行、贷款业务结构调整等因素,使得净息差不断压缩,平安银行净息差降至1.80%。对于股份制银行而言,净利息收入是重要的盈利来源,在当前环境下,净利息收入能不下降就已实属不易。与此同时,受“报行合一”和基金“费改”影响,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下滑,进一步加剧了盈利压力。 平安银行半年报所呈现出的问题,在股份制银行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在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下,股份制银行需探索差异化发展路径,优化业务结构,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加强金融科技应用,以突破困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