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活不起了?”三亚的海边本是放松好去处,女子却没料到,一屁股坐上路边的沙滩椅,就撞上了糟心事——刚歇脚就被工作人员催着起身,一句“60元一小时,不付钱别乱坐”,瞬间搅了看海的兴致。女子不满表示海滩边一个休息设施都没有,破椅子还要钱,吃相太难看了。可工作人员却说:明码标价,不是乱收费! “1分钟1块钱!这真是抢钱啊!”女子忍不住吐槽。8月19日,女子来三亚旅游,在海边游玩累了的女子就想找个地方休息,然而,一眼望去周边没有可以休息的地方,只能远远望见路边摆放着几排沙滩椅,就想着走去坐下休息片刻。 谁知屁股刚挨上椅面,一位工作人员便快步走来,板着脸说:“椅子收费,60元一小时,不交钱请离开!” 女子瞬间愣住,满腔委屈涌上心头:“海滩边连个免费座椅都没有,破椅子还要钱?这不是抢钱吗?”工作人员指了指旁边的价格牌,不紧不慢地回应:“明码标价,童叟无欺。” 环顾四周,沙滩上零星散落着几 把收费躺椅,价格牌上“1分钟1元”的字样格外醒目。游客们或站或坐,有的索性铺开自带的野餐垫。 一位带老人来玩的游客无奈吐槽:“上次来,老人走累了想歇会儿,找遍海边都没免费椅子,最后咬牙花60元租了半小时。” 更有人发现,花98元买的门票仅包含往返船票,想在沙滩上坐一会儿,竟成了“奢侈消费”。 这并非西岛景区首次陷入争议。此前,旅拍公司“圈地收费”、春节游客滞留事件已让景区口碑受损。 此次躺椅风波再次将矛盾推向台前:游客抱怨景区“吃相难看”,认为公共海滩应提供基础服务;景区则坚称收费透明,并指出游客中心设有免费休息区。 但问题在于,免费区域离沙滩较远,对行动不便的游客而言形同虚设。 有网友一针见血评论:“一个景区,若连基本的配套设施都要收费,那你还收什么门票呢,乱立明目肆意收费,这景区还能长的了吗?”觉得照这趋势,以后连呼吸海风都得按分钟计费了? 这场风波折射出旅游业态的深层矛盾。商家追求收益无可厚非,但过度商业化若挤压了游客的基本体验,终将反噬自身。 当“明码标价”成为“宰客”的遮羞布,当“优质服务”异化为“付费特权”,旅游的意义便悄然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