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A股迎来里程碑时刻,沪指十年来首次站上3800点,年轻投资者正蜂拥入市。数据显示,这一天距离2015年8月19日沪指失守3800点整整十年。业内人士指出,新一轮牛市不再仅仅是短期资金推动的行情,而是居民资产配置大转移、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和产业升级多重因素共振的结果。
市场突破,沪指创十年新高
昨日A股三大指数全线走强。沪指上涨1.45%突破3800点,深证成指涨2.07%,创业板指表现尤为抢眼,涨幅高达3.36%。
市场交易情绪高涨,沪深两市成交额突破2.5万亿元,约2800只个股上涨。盘面上,半导体板块领涨,券商板块强势发力,存储芯片、CPO概念、算力概念等科技领域全线大涨。
寒武纪成为市场焦点,20%涨停股价创历史新高,市值逼近5200亿元。券商股同样表现强劲,光大证券、信达证券等多只券商股涨停。
随着指数的快速上扬,市场赚钱效应显著增强,吸引了大量增量资金入场,两市成交额从1.2万亿元跃升至1.8万亿元左右。截至8月21日,沪深两市成交额已连续7个交易日突破2万亿元。“指数上涨-资金流入-成交放量”的正反馈循环已然形成,牛市氛围愈发浓烈。
年轻群体成为入市主力军
随着市场赚钱效应持续显现,投资者入市步伐明显加快。最新数据显示,7月A股新增开户数达196.36万户,环比增长19.27%。
证券服务应用活跃度大幅提升。易观千帆数据显示,7月证券服务应用APP月活达1.67亿,环比上升3.36%,较6月的1.61亿明显增长。
从开户人群的年龄结构来看,呈现出明显的年轻化趋势。多家券商反馈,近期新开户投资者中,85后和90后成为主力,占比约2/3。
从新开户投资者的群体特征来看,主要以80后、90后、00后为主。有券商人士指出,90后和00后客户在公司近期新开户数量中占比较大,在其分公司新入市的客户里,80后和90后群体占比突出,这类群体普遍信息获取能力强,对新事物接受度高。
从投资偏好来看,这两个群体对于新兴科技及创新产业板块展现出较高的关注度。
存款搬家,资金流向资本市场
沪指昨日盘中突破3800点。从资金的视角看,不少观点认为,这也与居民储蓄搬家有关。据央行数据,7月住户存款同比多减7800亿元,非银存款同比多增1.39万亿元。记者注意到,至少有10家券商发布研报认为,7月金融数据显示居民“存款搬家”或已开始,在2025年下半年尤为明显,居民存款搬家的前提是权益市场基本面预期改善。
央行最新金融数据显示,2025年7月居民存款减少1.11万亿元,同比多减7800亿元。而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则激增2.14万亿元,同比多增1.39万亿元,创下十年新高。
这一现象背后是存款利率持续下行与资本市场赚钱效应形成的巨大反差。国有大行一年期定存利率已跌破1%至0.95%,三年期仅1.25%。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7月A股三大指数全线上涨,沪指上涨3.74%,创业板指大幅上涨8.14%,两市成交额创年内新高。
资金流向主要集中在三大领域:A股市场、公募基金和银行理财。据估算,约5000亿-8000亿元资金直接流入A股,公募基金总规模达到34.39万亿元,银行理财规模也突破31万亿元。
数据显示,2025年将有超过90万亿元定期存款到期。假设其中5%-10%的资金寻求更高收益,可能还有4.5万亿-9万亿元资金等待入场。
机构展望,慢牛行情有望延续
面对市场的强势表现,国内外机构普遍持乐观态度。多家权威机构预测,A股本轮牛市有望持续2-3年,核心驱动力来自政策红利、产业升级与资金重构的共振。
前海开源基金杨德龙表示:“本轮牛市有望持续两到三年以上,从局部牛市转向全面牛市。”
申万宏源证券判断2025年四季度好于三季度,2026年会更好,牛市氛围至少延续至2026年中。
高盛最新研报指出,中国股市仍有大量“存量资金”尚未入市,为市场进一步上涨提供动力支撑。目前仅有22%的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在基金和股票上,潜在资金流入规模超过10万亿元。
摩根大通分析师KatherineLei认为:“资产轮动和过剩流动性的上升是中国股市反弹的主要驱动力。”
摩根大通估计潜在的资产轮动可能会为股市注入额外的14万亿元人民币流动性,约相当于流通市值的16%。
从历史经验看,过往四轮牛市平均持续24-30个月,本轮自2024年9月启动,按此推算将持续至2026年底。